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面向大地的真实——读晓荪散文集《午后阳光》

定西日报 2016-01-18 00:35 大字

在定西,晓荪的散文算是有代表性的。之前,读过他的《雪落无声》,时隔八年,又读到他的新作《午后阳光》,一股泥土的醇厚与真实之气扑面而来。

和晓荪算是神交多年的老朋友了。他在《午后阳光》中,观天文说地理,追古抚今,既忬怀古之幽情,又发观时政之感慨。如是,他的散文真情实感多,空灵精巧略显不足,似乎他并不屑于花更多的时间在谋篇布局上,这或许是散文的另一种写法。其文有周涛、刘亮程散文浓烈的乡土气息,又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有点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作品边走边说的味道。

《午后阳光》分为外面的世界、故乡生活和城市生活三部分,外面世界主要是作者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的札记随笔;故乡生活多写作者的老家农村人事风物;城市生活部分写作者直面自己境遇时的无奈、感悟。我个人觉得,书中写陇中山村的篇章感觉最真切,读来感同身受。他一面在尽力挣脱村庄物质的贫穷与落后,一面又在津津有味地品尝其中的传统精神美味。其中写村庄的文字优美,浸透着陇中大地的风土人情,面朝大地的勤劳,脚踏黄土的真实。

村庄丰富了我们的人生,铸牢了我们的生活根基,广阔了我们的思维视野。但传统的村庄,特别是其中所包涵的文化精神元素在不断从我们这代人的视觉和心里消失,成为一段记忆或传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的文化元素来源于村庄,我们的祖先和记忆,我们最初的痛苦与幸福都在那里,这值得去写。村庄这种文化符号在后现代深入每一村土地的时候,她面临的就是消亡的悲惨命运,如是,所有的中国人将面临着价值观念的改变。观念的改变是切肤的,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的人,村庄的文化情结和心理积淀很难一下子清除。村庄成了精神图腾的根基,失去了,我们感到无所适从。精神是人类生存最大的动力,如果失去了,社会秩序也会荡然无存。

当然,村庄是社会文明进程中的一个节点,一个现象,其有存在和消亡的历史缘由,但村庄作为一代人的精神寄托有其重要的文化意义,短时间很难消除,或许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村庄文明将卷土重来,脱胎换骨成人类新的精神家园!

新闻推荐

郑红伟看望慰问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和工作人员

本报讯(记者石建强)1月18日下午,市委副书记郑红伟专程来到市儿童福利院,亲切看望慰问孤残儿童和工作人员,为他们送上奶粉、围巾等生活用品,并致以新春美好的祝福。定西市儿童福利院成...

定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