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扮靓乡村面貌点亮百姓生活 ——从定西市安定区生态环境建设看黄土高原综合治理

甘肃经济日报 2015-06-23 22:11 大字

本报记者 赵全福通讯员徐永鑫

高原的夏季姗姗来迟,但绿树掩映山岭满黛的定西已是风景如画。

葛家岔、官兴岔……岔岔流“荫”;

关川河、石门河……川川淌“绿”。

松柏树节节拔高,苜蓿花勃勃怒放。昔日的裸山秃岭,今日满眼葱郁。几十年前定西人“山顶戴帽子、山腰缠带子、山底穿靴子”生态治理的美好愿景,终于在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下逐步变成了现实。

多年来坚持城乡统筹生态环境同治带来的新变化、快变化和大变化,一幅天蓝、地绿、水清,城乡环境优美的定西新画卷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里,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成功范例。

生态环境扮靓乡村面貌

在最偏远的定西市安定区白碌乡的山乡原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整齐划一的梯田如同青罗带沿着山势延展开来,一行行苜蓿垛如列队的哨兵迎着一场春雨而立,来到复兴村,大山充满着绿意,柠条花开正旺,只见干部群众一道种植紫花苜蓿的热闹场景。

“前些年我们这里可以说寸草不生,近年来,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草)、荒山造林、紫花苜蓿种植等项目,变化太大了,坡地变成了梯田,黄山变成了绿山。”该村村文书丁用文手指着去年种植的苜蓿片带激动地说,“你看,这一弯,还有那一岔,绿油油的都是紫花苜蓿……”

据了解,近年来,白碌乡针对人口稀少,土地撂荒严重等诸多实际问题,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目前,全乡退耕还林面积达3.75万亩,紫花苜蓿留床面积达5万余亩。

该乡乡党委书记王贵信心十足地说,“全乡目前正常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600多户,我们将按照每户种植一两百亩地、养殖一两百只羊,收入达一二十万元的目标,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在改变生态的同时,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让老百姓的腰包真正的‘鼓\’起来”。

白碌乡生态环境的改变只是安定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该区按照“改造提升,组装配套”的工作思路,主要依托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把坡耕地整治、荒山绿化、沟道治理有机结合,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及封禁措施等各项措施综合配套,整乡整村、整山系、整流域集中连片、规模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据悉,该区目前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84平方公里,其中兴修梯田179万亩,造林保存面积136.7万亩,种草留床面积56.9万亩,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5.1%,林草覆盖率达到35.5%,坡耕地治理程度达到86%。并先后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全省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优秀县、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区(县)等荣誉称号。

生态环境点亮百姓生活

“住的茅草房,吃的返销粮,穿的黄军装,喝的黄泥汤。”曾是安定贫困落后状况的真实写照。而如今,当笔者先后来到青岚山、鲁家沟等乡镇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只见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有序的新农村,一棵棵掩映着农家小院的绿树,一盏盏笔直挺立的太阳能路灯,村容村貌整洁,环境优雅,已经成了安定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青岚山乡大坪村李宏伟家里,一座二层小楼高大宽敞,屋里沙发、彩电、组合家具一应俱全,谈起生活的变迁,他感激地说:“十多年前,烧火做饭全靠铲草皮、挖草根,最严重的是破坏了植被,而现在家家都用上了煤电,太阳能、太阳灶,既方便,又省心,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是安定区委、区政府多年来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结果,青岚山大坪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只是全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典型代表,而在鲁家沟镇将台村,随着产业发展逐渐形成规模,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今年又被全区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我们在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基础上,计划将全镇贫困程度深、居住分散且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成本过高的500户2518人,分批搬迁至将台村的新兴际华集团帮扶示范点,目前已搬迁70户,今年计划搬迁176户,努力把将台村打造成全区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示范村。”该镇镇长高强信心百倍地说。

多年来,该区不断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拓展建设内容,形成了全区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格局,奏响了安定贫苦百姓未来幸福生活的“最强音”。先后在内官、鲁家沟等17个乡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74个,搬迁贫困群众5892户29244人,搬迁户人均纯收入由搬迁前的2000元增加到了5800元左右。

综合治理筑牢生态屏障

近年来,随着地膜使用量的逐年增加,大量废弃农膜散落在田野道路、街头巷尾、河滩沟渠,一旦刮风则悬挂在树枝,以其独特的形态或附着或飞扬,对农村生活环境、村容村貌造成不良影响,给人们的视觉、心理上带来不良感受。农田“白色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农村环保的焦点。

废弃农膜长期得不到治理,最终反而会导致粮食减产。该区能源办主任张青锋介绍说,“我们主要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实施专项治理、采取项目带动、实行目标管理等多项措施加强了对全区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目前,全区已建成废旧农膜回收企业12家,村级回收网点306个,年回收旧膜4755吨,回收率达82%。”

此外,造成生态破坏问题的不仅仅是废旧农膜,还有全区项目建设、水源保护、污染减排、农村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行业企业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该区积极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的生态保护管理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多措并举,强力推进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企业排污对我们群众的生活影响实在太大,请求上级部门严查,还我们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是日前巉口镇新农村张先生在定西电子民生平台的投诉。通过反映,巉口镇联合区环保等部门采取现场调查取证等多种方式,立即对定西宏煊淀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现场下达了《查封决定书》,对其生产车间进行了查封,在全区范围内起到了震慑和警示作用。

据了解,今年以来,安定区共查处各类环境问题985条,初步完成整改756条,责令限期补办环评建设项目36个,立案查处“未批先建”项目7个,查封违法企业5家,限制停产42家,处罚5家,发出限期整改通知109份,652家企业已向环保部门报备了自查报告和备案表,整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无论是生态经济发展,还是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培育,均非一日之功,都需要付出长期而艰巨的努力。

新闻推荐

甘肃省交通运输系统多家单位及个人获省级表彰

本报讯(通讯员白滔)7月16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命名表彰大会在兰州举行。会议对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道德楷模进行了命名表彰。甘肃省交通运输系统多家单位和1名个...

定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