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全民健身路在何方? ——对兰州市公共体育设施现状的调查

甘肃经济日报 2015-04-28 22:33 大字

本报记者 高枭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运动和健身的热情越来越高涨。由于甘肃省的公共体育设施在数量和种类上严重不足,分布不平衡,对全民健身造成了影响。对此,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提出从2015年开始,全省企事业等单位体育设施要逐步向社会开放。但记者调查发现,甘肃省拥有体育场馆的企事业单位开放体育设施尚有难度,居民仍为身边缺乏健身场地而苦恼,全民健身之路到底有多远?

健身场所难寻觅

提起健身,多数市民似乎都有可望而不可及的心理。想锻炼,却无处锻炼,这是大多数人都曾体会过的苦恼。

家住兰州市自由路的王奶奶告诉记者,“现在想要健身真是困难,所住小区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小区,小区人多面积小,也没什么小区环境,健身器材配套设施实属缺乏。虽说门口就是兰州八中,有锻炼的场地, 但却只能站在楼上望操场,校门根本进不去,想锻炼根本没地方。”

类似问题不仅困扰老年人群,年轻人群亦是如此。居住在兰州市七中旁边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当时购买房子的时候专门挑学校附近买的,一方面解决孩子上学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想有个锻炼的好去处。她说,城关区商业相对繁华,在这寸土寸金的地界,很难找到一个可供人锻炼健身的户外场所,仅有的锻炼方式只有散步,器械锻炼可望而不可及。这里车水马龙,第一不安全,第二空气质量不可言好,散步的想法,也就逐渐淡化了。

市民张益民是个十分爱运动的人,他每周都只能花高价去一些专业的场馆打球。他说,在兰州市越繁华的地方,体育设施越缺乏。小区周围的花园早晚都被老年人的广场舞所占据,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跑步锻炼了。为了解决自己锻炼的问题,他专门在邻近兰州大学的定西路选购了新房。

难觅户外健身场地的尴尬不仅仅出现在城关区。“我每天不是沿着马路边跑跑步,就是在银滩大桥上散散步,想健身但是没地方。小区里虽有简单的健身器材,但是数量极少,而且都是一些适合老人、小孩使用的器材,适合年轻人锻炼的根本没有,只好压马路了。”家住银滩花园的秦先生无奈地说道。

记者调查发现,兰州市虽有部分健身场所,但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会收取一定的费用,对年轻人来说,这一部分消费会挤占生活支出,对老年人来说,付费锻炼更会使其难以接受,从而在老年群体中出现健身无“路”、锻炼无“门”的景象。

多重因素阻碍开放

“我们单位没有体育设施,何谈向社会开放呢?”兰州某建筑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目前兰州市大多数单位都不具备向社会公开体育设施的条件,部分企事业单位不是没有能力建设就是没有地方建设,大一些的单位都有自己的住宅小区,体育设施都建在小区内部,外来人员随意进出小区存在困难。

省委党校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校内的体育馆是面向社会开放的,但是要收取一定的费用,由于体育馆从装修到设施的购买都产生费用,而且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因此免费对外开放无法实现。并且体育馆场地有限,能容纳的人数也很有限,要解决市民健身需求,学校也是能力有限。

“学校周边的小区较多,要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管理、安全存在较多隐患。”兰州市第八中学校长苗毅告诉记者,要将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和安全成了主要问题。学校体育设施是校体育部门老师管理的,周末及寒暑假期间学校整体放假,体育设备便无人管理,如要对外开放,就必须有人监管,监管必定会占用老师的假期,这期间的工作应当归为加班,学校就要承担加班费,学校资金有限,所以节假日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很难实现。

向社会对外开放体育设施,“安全”是最核心的问题。苗校长说,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后,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出现问题责任谁来承担?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影响老师上课、学生学习,谁来负责?种种问题袭来,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更加难以实现。

目前,能够提供户外健身场所的多为高校,但由于种种管理、安全等问题制约,面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依然存在很大困难。

规划完善体育配套设施是关键

“要解决市民健身这一问题,从根本上要增加健身场地及完善体育配套设施,单方面要求社会单位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存在诸多困难。”甘肃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含琳告诉记者。

人们从物质生活的满足上升到精神生活层面,如健身,这说明民生建设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与阶段,人们能够认识问题,发现问题,这是好事,但要求企事业等单位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实在存在诸多困难。

企事业单位有企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如若向社会公开,市民随意进出企事业单位,不仅会影响单位员工的正常工作,还会使单位及员工承受一定的安全隐患。况且部分企事业单位条件有限,根本就不具备建设体育设施的条件,又何谈向社会开放。

兰州市的体育配套设施数量偏少、涵盖的体育活动项目相对单一,不能很好地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健身条件。全民健身虽为兰州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了很大空间,但从新老社区的体育设施数量对比可以看出,依然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需求。

李含琳表示,规划创新是解决健身问题的根本。首先要将配套体育设施列入规划之中,针对体育设施设立专项资金。滨河路及其他路段规划绿地、草坪较多,现可在发展绿化的同时,将体育设施与此融合,园林部门可与体育部门相互协作,提出参考意见开展建设,这样既可解决健身场所及设施不足的问题,又可达到绿化的目的。

在建设体育设施设备时,要考虑到所有人群,体育器材要适合大众,可结合甘肃特有的人文特点重点建设,既能解决市民健身问题,又可体现甘肃体育特点,塑造独特的甘肃全民体育文化。

新闻推荐

安定组织征兵工作业务专题培训

本报讯定西市安定区人武部为进一步破解当前存在“当兵冷、征兵难”问题,切实从未端做实做好依法征兵工作,不断激发适龄青年踊跃报名应征的热情。集中近一周时间,组织征兵成员单位负责人、基层专武干...

定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