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上接A08版)从进城“挖光阴”到在家里“挣钱”

鑫报 2013-06-18 14:54 大字

■从进城“挖光阴”到在家里“挣钱”

(上接A08版)

5月17日10点整,家住大浪沟村53号的张利萍已开始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忙活了,如今,作为房东的她,不仅操心着自己和老父亲的饭菜,还要为住在家里搞工程的十多名工人操持一日三餐的“伙食”。

每年,张利萍不仅能从自家30间出租屋获得6万元的收入,还能依靠给工人们做饭,拿到2万多元的工资。这些改变,对于以前还住在“裂缝有一个指头宽”的6间土坯房里的张利萍来说,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今年48岁的张利萍,是土生土长的大浪沟村人,在儿时的记忆里,这里的人们都依赖土地生活,各种生机勃勃的蔬菜地和枝叶繁茂的大片果园,是大浪沟村最为美丽的风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除了早出晚归的劳作,还肩负着将蔬菜和水果以“自产自销”的形式推向兰州市场。

从包产到户到现在,张利萍家耕种着3亩地,先前种植着蔬菜,如今为追求更好的收入,全部改造成果园,用来种植红富士,一年能获得1万元的收入。

“每天4点起床,用三轮脚踏车载着去城里的菜市场卖菜。”提及十年前进城蹲点卖菜的艰辛,张利萍至今还记忆犹新,“天没亮就从家出发,天黑了才能回家,连饭都吃不到点子上,那日子真叫苦啊。”

尽管这样,一年种的菜也只有个6000多元收入,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常常使张利萍和丈夫刘红志苦闷不已。

“我老公是定西人,来我家做了上门女婿,那时,面对一家人的生活,他开始琢磨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张利萍说,一次偶然的机会,丈夫刘红志去兰州修车市场转悠,便萌生了买车跑运输的想法。

但那时,家里“只有4000元的积蓄”,17000元的买车费用着实令张利萍一家犯难,最后,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刘红志终于买了一辆二手东风车,到兰州一建筑工地做运输沙子的生意。

“一车沙能挣80元,一天下来能挣300元。”跑运输相对可观的收入,相比每天起早贪黑不足100元的卖菜收入要丰厚许多,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张利萍一家人的生活。

3年后,日子相对好转,从丈夫跑运输中看到希望的张利萍,也逐渐对丈夫的这份工作动了心。于是,她和丈夫拿出8万元,又买了一辆东风新货车,通过学习拿到驾照,将家里的土地全部交给老父亲打理。

为了专注于运输生意,张利萍和丈夫每月花100元在雁滩租了一间出租屋。在兰州的日子里,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经常使张利萍羡慕不已,为了让自己的三个孩子感受城市生活,以及体恤父母挣钱的不易,遇到节假日和寒暑假,张利萍就将孩子们接到兰州,随同他们一起运输沙子。

“夫妻档”的运输生涯,不仅给张利萍一家带来了每年10万元实实在在的收入。依靠这笔辛苦钱,张利萍和丈夫将三个子女都供着上了

大学,并且投入50万元将家中的房屋彻底翻新,盖起了800多平方米的三层小洋楼。

如今,随着日子的日渐殷实,为了照顾老父亲,张利萍放弃了跑运输的工作,将车辆租给他人,丈夫刘红志继续着运输工作,她家翻修一新的房屋,2层全部出租,一层用来自己居住。

行走在窗明几净,厅舍宽敞的新房里,每天忙碌在做饭“挣钱”的家里,张利萍显得十分满足和踏实。

“大女儿商学院已经毕业,二女儿上北京交大,儿子也考上了兰州理工大,我和丈夫最大的成就就是三个孩子都上了大学,不用靠干苦力生活了。”张利萍说,随着城市不断的发展,生活在青白石的她,也在家门口感受到了城市的气息,“改造的步伐离这里越来越近,好多大项目也来了,邻居们也都住进了楼房。”她渴望着青白石变成城市的那一天。

新闻推荐

常安置业:文化立企造福社会——中央媒体采访团走进常安公司

参观薇乐花园项目参观富民生态项目7月19日,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甘肃省委宣传部主办,甘肃常安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走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中央媒体采访活动”正式...

定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