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川寨与闾井里

定西日报 2020-09-13 06:02 大字

包贵忠

据《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解释:“闾川砦(寨),宋置,在今甘肃岷县东一百二十里。”——即熙宁七年(1074)置,今甘肃岷县之闾井。据《宋史》记载:“熙宁六年(1073年),王韶收复岷州,岷州下辖三县、五寨、三堡、一监,分别为:祐川县(今岷县境内)、大覃县、长道县,临江寨、荔川寨、麻川寨、闾川寨(州东一百二十里)、宕昌寨。遮阳堡、谷藏堡、铁城堡。滔山铸钱监。”由此得知,闾井在宋朝时称闾川寨,为当时岷州五寨之一。

宋元丰二年(1079)二月,按总制熙河路边防财用司的要求,岷州床川、荔川、闾川寨,通远军熟羊寨营田依官庄例,募卒200人(计划发展到1000人),以给16官庄、四营田工役。工食费用全由地方自筹。宋政权在国用不济、民力已困的情况下,曾在这里通过官田经营来补给军粮,同时将战乱中抛荒的土地捡拾起来,安置流民,恢复社会秩序和生产。

据《金史卷十二》载:“辛丑,完颜匡攻襄阳,破其外城。仆散揆克含山,蒲察贞克天水,纥石烈子仁徇下来安、全椒二县。壬寅(1182年),完颜纲徇下荔川、闾川等城。癸卯,丘灊复遣宋显等以书币乞和。乙巳,完颜纲克宕昌。丙午,蒲察贞克西和州。”这说明,金统治时期,闾川寨已有城池。今之哈古古城盖为闾川城所在地也。千百年来,该地人均称其地为古城上,故胆敢谓之(史实待考)。其城址地势高峻,可俯视整个河川。

嘉定十一年(1218年),金将乌古论长寿带领金军,扫过盐川镇,直驱闾川寨,拔荔川寨、路古寨、贾河各村寨,取雪岭关隘,越过脚力铺、寺卜……

闾川寨就被这样你争我夺,来来去去纷争不断。

此后,闾川寨这一地名便上天入地般隐了身,再未曾露面。随后,闾井里这一地名就先后出现在《礼县志》《岷县志》等的相关志书中。

据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方志《礼县志》(清乾隆21年〈1756年〉刻本)记载,明?成化九年(1472年)置礼县时,闾井里(即今岷县闾井及礼县上坪一带)为礼县十九里之一。明代诗人吕楠的诗句:“一江白浪摩云岭,万树青松闾井河”即写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

闾井,宋?熙宁7年(1074年)置闾川寨,明(成化九年之后)、清(早期和中期)时为礼县闾井里,属巩昌府秦州卫管辖,清朝后期部分归属岷州,民国后期才全部归岷县管辖。

据《岷县志》(1995年版)载,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闾井乡,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为闾井联保(属第一区),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恢复乡级建制。据《礼县志》(1999年版第69页)载,民国30年(1941年)撤区置乡、镇时,原第四区闾井村十八庄(哈古村、杨家寨、八郎寨、麻寺上、七结里、杨官里、七孟沟、王家沟、董家庄、铁厂里、新庄里、李家庄、旗杆坞、旗杆背后、乌鸠里、大岭背后、赵家庄、五郎坝)划归岷县管辖。

1950年设闾井区,下辖9个乡:张寨、八郎、古郎、八力、申都、小林、红崖、蒲麻、草地。1958年设闾井公社(系原红旗公社更名),1962年设闾井区,区工委驻闾井公社,下辖闾井、八郎、小林、蒲麻、申都、大寨子、锁龙、沙金、马坞9个公社。1983年又恢复乡级建制,2000年更名为闾井镇沿用至今。

今之闾井镇,位于岷县城东部,距县城72公里,东靠锁龙乡,西接申都乡,北临蒲麻镇,南与宕昌县八力乡接壤,镇人民政府驻闾井村。

据《汉典》解释:“闾井,居民聚居之处。”昔日被战火灼伤的那个闾川寨,从此成为百姓聚居的好地方。

新闻推荐

近日,市法院选派具有驻村工作经验的帮

近日,市法院选派具有驻村工作经验的帮扶队长组成工作组,对岷县锁龙乡古素村、红旗村再次进行驻村督战。...

岷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