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河之歌 来自临夏古漓水河文化产业开发的报告

定西日报 2019-10-13 07:31 大字
引子

一块石头,将临夏与远古历史连接在了一起;一块石头,将河州雕刻艺术绽放到了极致;一块石头,将扶贫产业延伸到了千家万户。循着大夏河溯流而上,踏着四千年前大禹治水走过的足迹,我们看到历史的一幕幕又在这里上演,一批批河州工匠在大夏河,以石为业,将漓水石锻造成新的文化精品--漓水砚,又一次让精美的石头唱出了富民新歌。

天上黄河,远古伊甸;风生水起,漓水欢歌。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潮流中,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董事长、甘肃洮砚工艺文化代表性传承人,甘肃岷县籍企业家赵成德,在临夏州委、州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在临夏书画家孔维雄、泥塑家常天平、葫芦雕刻家白正兵、彩陶复古家马黑麦、砖雕名家车国栋、铜铸名家苟学贤等能工巧匠的倾力支持下,让大夏河的石头变成了美的化身、水的惊魂,一项新的石文化产业正在大夏河畔崛起。

走在河湟大地,走向大夏河畔,走进赵成德和河州工匠们的艺术世界、创业人生,让人心生感动,感慨万千。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千年的艺术之魂在哪里?就在千千万万个蕴藏着不朽的传统文化艺术的乡村民间,亦在像赵成德及其河州工匠这样的孜孜以求、执著创新、锐意进取的民俗工匠中。

从历史深处走来

积石山,山积石。

解读甘肃临夏,须从解读临夏的远古文化开始;解读临夏的远古文化,绕不开大禹治水的这段历史;而解读大禹治水的历史,使我们有幸走进临夏。

史前的河湟大地,曾生活着原始部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历史的烙印和丰饶的遗产,至今仍散发着她固有的魅力,给世人留下了圣洁的印象、无尽的遐想和不懈的求索。

----这里孕育了震古烁今的彩陶文化。河州远古先民在大夏河畔抟土制陶,肇起了华夏文明,创造了中华民族最初的原始文明,使甘肃临夏有了“中国彩陶之乡”的美誉。

----这里留下了大禹治水的丰功伟业。大禹在黄河源头积石山治水,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入于沧海,息了水患,让炎黄子孙在黄河流域得以繁衍生息。

----这里诞生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相传远古年代,天塌地陷,女娲补天安地,拯救万民,留下的石头堆成一座又高又大的石山,后来人们把这座大山称作“积石山”。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与水、与石、与山、与土休戚与共的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黄河流域留下了极为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存,这些物质和精神遗存共同构成了光辉灿烂的黄河文化。

以甘肃临夏出土的“彩陶王”为标志,遍布河湟大地的文化遗存,特别是大禹治水、女娲补天、鲁班巨石的历史传说,无不印证着临夏远古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大夏河,古称“漓水”。黄河流经临夏境内长达200多公里,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大夏河”,它不但养育了河州远古先民,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河湟文明。以临夏彩陶、砖雕和葫芦雕刻艺术为代表,给后人留下了博大、丰厚、隽永的文化遗产。

“龙”的家园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相传在黄河流域中上游河畔,有许多关于葫芦与伏羲、葫芦与女娲的神话传说。

伏羲、女娲出生在黄河上游葫芦河畔,他们靠智慧与博学、勤劳与能干,创造了部落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深受众多族民爱戴,因此被推举为部落的首领,并把“庖牺”确立为所在部落的新名号。

据考古发掘,远古伏羲因人面龙体,女娲人首蛇身,因而以“龙”作为宫号,以蛇的出入蛰伏为物候,该部落因此产生了龙的图腾雏形。龙起源于伏羲,由此完成了华夏民族统一的标志,成为各部落联盟共同尊崇的徽帜。因此,伏羲被后世尊称为“人龙”,他的部落被称为“龙师”,他的子孙们被称为“龙的传人”。

临夏“彩陶王”的发掘与考古研究,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印证了伏羲、女娲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龙的形成并非异想天开,特别是从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各类彩陶绘制的精美图案中,我们从黄河流域找到了华夏民族童年的家园,依稀辨清了“龙”的最早雏形,也从“爻辞八卦”中看到了“龙”最早的真实面目。

文化彩陶

彩陶产生的时间距今约8000年左右,它比仰韶和半坡都要早,比红山黑陶更早。从世界范围来看,它与黄河流域文化和哈孙纳文化产生的年代大致相当,但从出土文物碳14的测算上来看甚至比其还略早一些,因此彩陶是世界上最早的彩陶文化之一。

彩陶有着原始质朴的美丽,是一种表面有红、黑、白诸种颜色图案的陶器,先祖们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用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赫石和氧化铬作呈色元素,而后入窑烧制成最终的陶器。

早期彩陶饰紫红彩,一般绘在钵形器物的口沿外形成一周连续的彩带。到大地湾二期文化及以后的彩陶器物多为细泥红陶,纹饰绝大多数是黑彩,红陶黑彩给人以夺目、沉着的视觉感受,彩绘部位主要集中在器物外壁中上部及盆钵的口沿部。纹饰以几何花纹为主,其次是鱼纹为主的动物纹,器型主要有盆、钵、碗、盂、瓶、壶等,这些陶器蕴含了大地湾先民对天地万物的观察与认识,展示了原始部落的高超制陶工艺,反映了史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艺术思想的萌芽。

简单的图案走向复杂,憨态可掬的造型转向神秘莫测。驻足于斯,穿越历史,望着陶罐古朴、灵动、绚烂的纹饰,聆听不远处母亲河涓涓的涛声,仿佛感知到先民们在向我们静静的诉说着中华文明在那个蛮荒时代的传奇故事。

大河之魂

坐痕犹存的“禹王石”,至今仍静卧在大夏河,羊群般的石头遍布河床,似他的子孙们,日日夜夜陪伴着他。河州24关的第一雄关——积石关坐落于此。在积石峡内数十公里的地段上,两岸壁立千仞,怪石嶙峋,犹如刀削斧劈,千奇百怪。传说,那层层叠叠的岩壁纹路,是当年大禹率民疏河时留下的斧凿之痕。积石山系祁连山向南延伸的余脉,关内“积石神工”(又称“导河积石”“积石奔流”“积石锁阴”),被列为河州八景之首。

人类的诞生是水的孕育,人类一开始就是生长在水边的河滩上、台地上的。在河边,人类首先一开始遇到的就是石头,石头与人类有着天然之缘。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沿黄河下游一路溯流而上,我们的确会有很大的发现和很多的收获,我们有理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华夏文明形成的漫长进程中,黄河流域的远古先民们发现了黄河边上的石头,从学会使用石头开始,用了超百万年的漫长时光,开发石头,敲打出了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星火。

中华民族的起步同样没有离开过石头,他们不断地寻找石头,不断地加以改进,经验和智慧不断地积淀,依靠石头,以有限的智慧和笨拙的双手,建造起了人类童年的家园,奏响了古老华夏文明的序曲,随后向着青铜器文化时代和铁器文化时代迈进,并不断将其引向更加广阔和更加灿烂的文明时代。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这首歌,是人类童年的歌谣,一直传唱到今天。这就是大河之魂。

黄河三峡

黄河三峡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境内,这里地处古丝绸之路南线重要通道上,因黄河穿越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三大峡谷而得名。“天上黄河,远古伊甸。”这里被誉为西北高原古今文明交相辉映、中西文化交织荟萃、回藏民俗风情交融的“人间奇葩”,是黄河古文化积淀最厚重、最集中的地方。

在这里,曾出土了享誉中外的古生物化石。在太极湖畔出土了一亿七千万年前株罗纪或白垩纪时代的恐龙足印化石群,其规模之大、种类之多、遗存之完整、清晰度之高,都算得上世界之最。而在20世纪还出土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牙齿的植食性恐龙--“兰州龙”和国际国内已知最胖的恐龙--“刘家峡巨龙”的足印化石。

刘家峡炳灵寺石窟,是我国石雕艺术延续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保存有中国石窟时期早期、中期和晚期的壁画和石雕,是古人以石为美的结晶,其内容非常丰富,题材十分广泛,被誉为“石窟艺术的百科全书”。

文化张力

临夏,是彩陶之乡。

临夏,是砖雕之乡。

临夏,是河州花儿的故乡。

临夏,也是有诗歌的远方。

临夏,似乎有一种天然的文化聚合魔力。

如果说,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人钟爱临夏,还带有某种天然的乡土情结的话,那么,偶尔路过或流寓于此的人,同样会爱恋着临夏。为何如此?恐怕与临夏本身的文化基因有关。这里的文化粘度大、融合度高、创造性强,一旦遇到另一种文化,便生成一种新的文化。

在长达数千年的时光中,这里一直是内地与边地的交汇之地,多民族聚居,多文化碰撞,行旅往来,贸易频繁,长期的民族交融,文化互鉴互渗,凝聚为文化互信和情感互通。

走进临夏,走向河湟大地,山与水共生,石与水共存,最具临夏地域独有特征,最具传统民族文化元素,承载了河州从古至今厚重的人文历史。

让石头造福百姓

以石为生、以石为美、以石为业,是华夏先民最古老、最朴素、最直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的萌芽。

石头,经过岁月的浸润和河水的淘洗,在数不尽的能工巧匠手上,逐渐形成了源远流长又丰富多彩的题材、造型和技法,具有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至今仍闪耀着无穷的光芒。

历史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临夏回族自治州坚持传承华夏文明,赓续传统工匠精神,致力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相继打造了民族建筑艺术博览园、民族民俗文化博物馆、民族团结发展大观园,让古老的河州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和无穷活力,充分彰显了“河州工匠”的创造智慧与艺术魅力。

进入新时代,临夏州委、州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及各县“文化引领、富民为本”的建设与发展理念,在河湟大地生根、开花、结果,无数能工巧匠积极投身彩陶、石雕、砖雕、铜雕、木雕、蛋雕、葫芦雕刻、生铁冶铸等传统工艺文化产业的开发,形成了蓬勃发展态势,出现了马门砖雕、白塔木匠、王氏铸造等工艺典范,不仅传承弘扬了古老的传统文化,而且极大的促进了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的进程。

结缘临夏

2019年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日),由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制作的世界最大的洮砚“中华复兴砚”精彩亮相临夏州茶马古市,为古老的河州增添了一抹靓丽的文化风景。

“河州牡丹天下闻名,临夏美景令人神往”。一年一度的河州牡丹节襄办正酣,人如海、歌如潮,临夏及中外游客数万人目睹了“中华复兴砚”的风采。

有诗人即兴而歌:

中华复兴砚,绝伦释奇观。

来自藏王里,脉绵昆仑巅。

洮河绿石峻,氤氲蕴水泉。

质呈鸦头绿,玉润密泽坚。

波澜起涟漪,壮美开物天。

代言东方韵,彪炳西倾山。

大国工匠心,经典夺天工。

洮砚拓荒者,德性凝炼成。

砚长十七米,体在一丈宽。

法身逾百吨,高度过人肩。

恢弘其气势,深邃其内涵。

巨龙五十六,腾飞祥云间。

长城贯五岳,江河绕三山。

驼铃彻大漠,茶马过名关。

日月星辰耀,山川风物煊。

一带连一路,穿越炳灵关。

灵石会说话,文脉溯渊源。

盛世开新运,神州尽尧天。

大美属临夏,丰饶太子山。

山川风物秀,丝路明珠燦。

河洮势纵横,高峡起平原。

环境得天厚,中国伊甸园。

芳名河州卫,西域乐土霑。

牡丹花妖娆,皮筏赛军舰。

东乡出工匠,百行皆精湛。

手抓牛羊肉,砖雕誉千年。

物华天宝地,虎踞玉龙蟠。

国花称牡丹,国宝曰洮砚。

民族大家庭,秀美桃花源。

彩陶名海外,花儿锵高原。

河湟彪雄镇,大禹导积澜。

秦属陇西郡,茶马衢东南。

风华贯青史,文明五千年。

结缘枹罕邑,共兴人文圈。

宝輿纳宝砚,祥地精彩添。

共筑中国梦,齐襄同心圆。

朋来海内外,采风并瞻观。

花海赏牡丹,必看腾龙砚。

踏花马蹄香,拜石好运转。

步人新世纪,国泰兆民安。

文化启航母,大国扬征帆。

共圆强国梦,同誓复兴言。

巨擘聚群力,阖族俱欢颜。

众翔追头雁,鹏程启航船。

勇立潮头上,书写复兴篇。

中华复兴砚由甘肃洮砚开发公司董事长赵成德带领50名工匠历时五年精心雕刻完成,再次刷新了巨型文化艺术洮砚制作的记录,被世人称为“文化航母”、巨型国宝级文化遗产。

赵氏成德

历史何其相似。

历史又不尽相同。

千年前,也是赵氏人,北宋著名的鉴赏家赵稀鹄,情注洮砚,讴歌洮砚,写下了《洞天清禄集》,曰:“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为贵,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从而奠定了甘肃洮砚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上苍似乎特别眷顾赵氏之人,让其打理洮砚、传承洮砚文化。千年后的今天,生长于洮河河畔、岷山脚下的赵成德,开启了开发洮砚产业、传承洮砚文化、弘扬洮砚艺术之旅,让千年奇石再放异彩。

赵成德,出生在甘肃岷县维新乡元山坪,一个物华天宝、地灵人杰的地方,千年洮河在这里缓缓奔流,流淌出无数传奇故事,也养育了无数洮河骄子。

他一生沉迷洮砚,从小爱洮砚、玩洮砚,及长贩洮砚、刻洮砚,从1983年开始开采、加工、经营洮砚,打造洮砚文化,开发洮砚产业,传承洮砚工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坚守初心,至今不渝。从小作坊到小企业,再到大公司,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偕祖国发展的跫音,走过了近40年的艰辛创业历程,走出了一条以洮砚开发为主导的规模化开发、产业化发展、市场化经营的路子。

情牵洮砚,与洮河、洮石、洮砚一辈子相濡以沫的生活,使他对洮砚的石质了若指掌,对构图的设计成竹在胸,对洮砚的文化内涵见解独到,一块块普通的原石,经过他和他的团队巧夺天工的雕刻,幻变成一方方让人爱不释手的洮砚精品。

从1991年起,第一件洮砚艺术品“八仙庆寿”巨型洮砚问世,至今已林林总总、大大小小雕刻出了上万件形形色色、别具特色的洮砚制品,其图案设计之新颖、雕刻工艺之精美、艺术手法之巧妙,令观赏者叹赞不已,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从而使洮砚名声大振,走出了洮岷,走出了甘肃,走向了海外。

洮砚产业的开发,不仅再现了洮砚的辉煌历史,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不仅在洮岷大地写下了一个个“惊叹号”,更留下了一串串“连字符”:连接了岷县与中国、中国与世界,书写了新时代洮砚走向世界的壮丽画卷。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成德潜心研究洮砚雕刻,致力开发洮砚艺术,创造了多项洮砚之最。每逢党和国家重大政治、文化庆典活动,他都要带领其团队精心设计雕刻出一批具有历史、现代以及政治意义的洮砚,把洮砚雕刻技术与时代发展、祖国富强和人民幸福紧密结合,旨在打出品牌,树立形象,弘扬文化,传承精神,为洮砚产业创新发展、洮砚文化传承铺路奠基,为一块块千年绿石重新赋予时代气息,产生了震撼心灵的艺术魅力。

在近40年创业历程中,赵成德始终步履铿锵,踏石留印。1986年,组建岷县维新乡工艺美术厂;1989年,成立岷县洮砚加工厂;1992年,在兰州成立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2009年,成立甘肃承德洮砚文化研究院。在创业路上,他始终以振兴洮砚品牌、繁荣洮砚文化艺术事业为宗旨,一步步实现着洮砚梦。(下转三版)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丰富贫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进一步丰富贫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补齐“精神短板”,让困难群众共同感受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激发脱贫...

岷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