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中国西部草都” ——定西畜草产业发展纪实

甘肃经济日报 2018-09-07 01:01 大字

岷县牧场

甘肃民祥牧草有限公司牧草青贮裹包基地

岷县方正草业有限公司员工正在进行牧草加工

本报记者丁陆军文/图

2018年3月30日,一辆满载着1200余吨优质饲草的专列从定西火车站缓缓驶出,发往西藏那曲。

2018年8月20日,第五届(2018)草产业大会在定西召开,全国畜牧草业专家云集,共商推进产业创新、助力脱贫攻坚大计,总结黄土高原贫困山区发展草牧业的经验和模式,增进行业间的交流、沟通与协作……

定西牧草产业以专列的阵容进军西藏,全国专业协会年会的召开,标志着定西市委市政府结合资源禀赋、精心研讨规划、经过多年呕心沥血打造的“中国西部草都”这一富民产业已初显生机与活力,牧草产业开启快速扩张发展模式。2017年,全市畜草产值140亿元,人均从中收入2000元。据测算,2018年产值将达155亿元,人均从中收入2300元。安定区作为全市草牧业核心区,2017年总产值达到32.3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50元。

龙头带动:草产业突破性发展

定西地区是青藏高原下延区与黄土高原抬高延伸区交汇地带,复杂的地质地理和独有的光热资源优势,为不同品种牧草种植、生产和加工的区域化布局创造了有利条件。拥有天然草原1082万亩,可利用草原987万亩,草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5%。历史上,这里就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农牧交错地带,是重要的草业和牧业基地。“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是官苑屯牧地区,是全国四大牧业基地之一。

但长期以来,当地对草的认识始终是“种草就是为了养畜”,一直在种草养畜、草畜平衡的小农经济思维中转圈,走着“种草→养畜→卖钱”的单一路子,商品饲草一直是小打小闹。

2012年以来,当地党委政府抢抓国家实行“粮改饲”、发展草牧业的重大机遇,提出举全市之力,大力发展畜草产业,使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由马铃薯、中药材“两轮驱动”变为马铃薯、中药材、畜草“三足鼎立”,“植根定西,立足甘肃,面向全国,瞄准世界,建设‘中国西部草都\’”的战略构想。从此,定西全市畜草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产值从2011年底的15.7亿元发展到2017年底的140亿元,人均从草产业中获得的收入从598元增加到2000元。草产业初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的格局,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尤其是草产品的加工规模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同年,甘肃民祥牧草公司开发了裹包青贮饲料并远销国内各大牧场,从而拉开了定西商品饲草规模化生产的大幕,使草作为独立产业开始发展。目前,全市有各类草品加工企业(合作社)30多家,已建成年产10万吨以上的裹包青贮生产企业10家,加工能力达到180万吨,规模化养殖企业和饲草料配送中心制作干草和窖池青贮能力达到260万吨,牧草青贮加工能力达到440万吨,占鲜草总产量的73%。2017年,全市牧草加工企业共生产各类草产品113.6万吨,全市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等共完成饲草窖贮微贮145.15万吨,全市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5%以上,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升。

据此,市长戴超提出:“要把草牧产业打造成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脱贫攻坚、建成小康的首位产业,把定西市建设成全省草牧产业大市,全力助推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带动老百姓增收脱贫致富。”

岷县寺沟镇立林村村民曾应生说:“今年我种了四亩多的猫尾草,能卖一万多块钱,再到这厂子里打工,干三个月挣一万多块钱,是双份的收入,对我们农民来说特别的好。”立林村是岷县猫尾草的种植大村之一,这几年在当地合作社的带动下,全村红三叶种植面积达6000亩,猫尾草种植面积达4000亩。2017年全村优质牧草留床面积达1万亩,亩均纯收入3000元以上,户均增收2600元以上,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商品草种植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以前我常到内蒙古、新疆打工,钱挣下了,但把家里照顾不上,老人和孩子不放心,现在厂子建到我们家门口了,把老人和孩子能照顾上,家里的地也能种上,钱也能挣下。”赵文彩是寺沟镇巴仁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天她骑着电动车十几分钟就能到达工作的地方,在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赵文彩的工作让亲戚朋友很是羡慕。

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定西全市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到320万亩,其中紫花苜蓿270万亩,红豆草及其它多年生牧草50万亩。2017年,全市种植优质牧草185.5万亩,其中补播更新改良多年生牧草53万亩,种植当年生牧草51万亩,饲用青贮玉米81.5万亩,牧草种植总面积达到400万亩。裹包青贮商品饲草进行规模化生产,全市牧草青贮加工能力达到440万吨,草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种植牧草也成为农民增收,特别是贫困户精准脱贫的新的增长点。

四轮驱动:草食畜牧业迅速扩张

“以前,我跑运输,没白天黑夜,一年下来也就挣个10来万。现在待在家里,只养10头母牛,一年就能收入八九万,再加上其他收入,远比出门跑运输强,在家还能照看老人和孩子。”今年39岁的通渭县马营镇华川村后湾社马顺石认真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我把自家的地全部种上了草包谷,现在正在建设青贮池,饲料这块我基本不怎么掏钱。” 马顺石看到养殖能挣钱,是从去年开始的。

通渭县马营镇通过支部建在产业上,群众富在产业中,草畜壮在合作社的思路,立足当地独特的气候牧草资源,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实现建档立卡户户均“10亩草1座池5头牛”草畜产业全覆盖,实现年收入4万元以上。草畜产业成为当地主导产业。

李学龙是安定区香泉镇香泉村6社养殖户,他是5年前在协会的帮扶带动下开始从事养殖的,从5只羊、3头牛起步,年出栏羊10只以上、牛2头以上,年收入2.5万元左右。如今他成为规模养殖户,饲养羊上百只、牛18头,并且边饲养,边贩卖,年收入逾10万元。这样的养殖户在全市各县区比比皆是,养殖业让他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转2版)

新闻推荐

岷县表彰奖励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岷县讯(通讯员谢炜季芳)在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岷县召开全县2018年教育工作大会,对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112...

岷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