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吴纳村:从“烂泥湾”到“桃花源”

定西日报 2018-01-12 07:44 大字

本报记者白文科通讯员李自立

小寒时节,岷县麻子川乡吴纳村房前屋后一派生机,宽敞整洁的村文化广场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老人小孩或健身或嬉闹,怡然和乐,仿佛世外桃源。然而,提起曾经的吴纳村,村党支部书记王海龙感慨地说:“以前吴纳村穷,村民走的是烂泥路,住的是土坯房,姑娘们都不愿意嫁到咱村来呢。”

“如今,土坯房已成了村民永久的回忆,道路干净了,环境整洁了,让人觉得很舒服。***的件件事都办在大伙儿的心坎上了。”王海龙高兴地说。

昔日的吴纳村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是一个深山区的深度贫困村。从2012年开始,该村整合各类项目资金771万元,对9.6公里村庄道路及10公里巷道进行了硬化,修建桥梁4座,完成埋设饮水工程主管道,让自来水通到了农家院。硬化文化广场1700平方米,在村道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改造5.8公里农电线路,村民全部用上了动力电,全村306户群众住进了砖瓦房,彻底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

“想要让吴纳村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村里产业发展是关键。”麻子川乡党委书记焦维忠说。为了夯实吴纳村群众致富基础,麻子川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扶贫资金105万元,建成1000亩当归熟地育苗基地,建成500亩当归标准化种植基地,2013年户均增收1万元;建设500头藏羊养殖小区;开展专业技术培训30多场次,培训农民养殖和种植技术200多人次。

致富产业要发展,资金支持是关键。脱贫攻坚行动中,麻子川乡探索出“政府+企业+基地+农户”四方联动的金融支农助农新模式,政府主导、企业搭台、基地唱戏、农户得利,实现了村民“零成本”创业。惠农贷款、小额妇女贷款、产业扶贫贷款,一笔笔资金汇入,吴纳村度过了“贫血期”。

走进吴纳村四社村民包吉才的家,羊圈里的20多只多胎高山绵羊膘肥体壮,引人注目。

“这几年养羊,让我家的‘钱袋子\’由瘪变鼓了。”包吉才骄傲地说,“有帮扶干部上门提供技术指导,我养的小尾寒羊一只母羊一年产羔一到两胎,一胎能产羔2到3只,用不了两年时间,现在的30多只羊就能发展到100多只,3个羊圈都不够用了。”

包吉才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价格好,1斤羊肉按23元卖,1只35斤的小羊羔能卖600多元。包吉才指着自家屋前的圈舍说:“每个季度产羔后,我都会把健壮的母羔子留下,其余的卖掉。即便这样,我每年卖羊的收入也能达到三四万元。”

“我们自家羊圈里的羊粪没虫、没蛆、肥力足、低碳又绿色环保,拉到地里种当归、洋芋,比有机化肥强百倍。”包吉才说。

近三年来,吴纳村按照“中药材产业抓规范种植、畜牧产业抓规模发展、劳务产业抓技能培训、旅游产业抓示范带动、电商产业抓便民服务”的思路,积极培育富民产业,努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增强经济支撑基础。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和“投羊还羔”的滚动发展模式,将整村推进及精准化扶贫养殖项目引进的600只羊投放到农户,发展规模化养殖户90户,有效带动了全村畜牧业发展,全村羊存栏量由2013年初的700多只发展到现在的4000多只。(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岷县不断强化纪检干部队伍建设

岷县讯(通讯员马海霞何鹏宸)2017年以来,岷县严格按照“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要求,采取多项措施,在培养“三种能力”上做足功夫,不断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勤学的能力。该县通过“...

岷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