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近兰渝大通道】 一位大学毕业生六年的坚守

甘肃日报 2017-09-26 07:42 大字

本报记者严存义

随着兰渝铁路夏官营至岷县段开始动态验收,每天除了一两趟检测列车呼啸而过外,昔日沿线火热的建设场面转为平静安谧。

在木寨岭隧道项目工区,大部分工程施工人员已经撤离,还有少部分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仍坚守岗位,全力配合做好动态验收和后续收尾工作。

中铁隧道集团兰渝铁路三标一工区工程部副部长李星,作为技术管理人员仍坚守现场,为动态验收做技术整理和整改等工作。今年29岁的李星,2011年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了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项目工区,一干就是6年!

“刚来那阵,高原反应强烈,每天早上起床胸闷气短,还流鼻血。”李星告诉记者,当时和他一起分配到木寨岭项目工区的6名大学生,不到半个月就走了两个,随后另外3个人也先后调走了,到现在只有他一人坚持了下来。

“这6年,最严酷的挑战,还是来自攻克木寨岭隧道的地质难题。”李星说,全长19.2公里的木寨岭隧道,位于漳县和岷县交界处,隧道围岩、地质特别复杂,属于“高地应力软围岩大变形隧道”,高地应力软围岩地段占全隧道长度的84.5%,穿越总长4.5公里的断层破碎带,最大地应力达27兆帕,相当于每平方米承受2000吨的压力,使隧道不但变形大,而且变形快,极易挤压坍塌。

为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成立由工程管理中心、兰渝铁路公司,以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组成的“五位一体”重点工程现场工作组,共同会诊,联合攻关,最终探索出了三层初支加单层衬砌的模式,隧道衬砌平均厚度达到1.6米,是普通隧道衬砌厚度的2倍。经过7年多的努力,木寨岭隧道终于胜利贯通。

“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光试验段就做了3次,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变更了17次,技术交底报告超过了1万份。”李星告诉记者,为了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大家加班加点、不断探索。有一次搞施工实验,大家在闷热潮湿的隧道连续干了3天才出来。

由于工期紧,任务重,李星自打来到木寨岭,6年间只回了4次汉中老家。一次是回老家结婚,本来请了半个月的婚假,但因隧道要搞试验段,他不得不提前一周赶回来;第二次是春节回家探亲;第三次是妻子生孩子住院,他回家只待了5天就匆匆返回工地。孩子8个月大的时候,他去郑州出差顺路回家,儿子看见他就哭,根本不认识眼前的“爸爸”。

“现在我每次打电话,儿子在电话那头喊‘爸爸\’,但当我和他妈妈视频时,他就跑得远远的,说手机上这个人他不认识……”说这话的时候,李星眼眶湿润了。

李星说,这些年他亏欠家人很多,但为了兰渝铁路的顺利贯通,就是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觉得值。他说,大家齐心协力攻克木寨岭隧道,让他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磨炼了坚强的意志,是人生难得的经历和财富。

“兰渝铁路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如今终将梦圆,我们一切的坚守和努力,都将化作幸福和喜悦!”李星自豪地说。

新闻推荐

道地药材香飘九州品牌产品驰名全国

定西自古就以“千年药乡”著称,是全国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全市共有各类中药材品种439种。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主要品种中,定西就有135种,占37.2%;常用的130多个品种中,定西...

岷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