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香飘九州 品牌产品驰名全国
定西自古就以“千年药乡”著称,是全国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全市共有各类中药材品种439种。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主要品种中,定西就有135种,占37.2%;常用的130多个品种中,定西就有97种,占75%左右。尤其以岷县当归、陇西黄芪、渭源党参闻名全国。中国农学会特产协会审定批准岷县为“中国当归之乡”、陇西为“中国黄芪之乡”、渭源为“中国党参之乡”。
定西道地中药材名片
□岷县当归——“中国妇科人参”
岷县当归世称“岷归”。据文献记载,入药已有1700多年历史,在中药配方中有“十药九归”“十方九用”之说,素有“岷归甲中华”和“中国妇科人参”之美誉。
“岷归”个大、味浓,以阿魏酸和挥发油等有效成分含量高等特点而驰名中外。
《药学词典》说:“当归因能调气养血,使气血各有所归,故名当归。”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古人娶妻要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正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之旨相同。《本草纲目》记载,当归亦名干归、山蕲、白蕲、文无。气味苦、性温、无毒,主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及女性月经不调、不孕。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湿痹、中恶、虚冷、补五脏,生肌肉。祛一切风寒,补一切血虚,补一切劳损。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农展会甘肃馆内为“岷归”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并把岷县誉为“药材之乡”。1989年“岷归”获世界博览会金奖;2001年岷县被中国农学会、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当归之乡”称号,2002年“岷归”获得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原产地标记认证书,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获得原产地标记认证的农产品;2003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04年取得了“岷县当归”证明商标;2005年当归种植基地通过了国家GAP认证,成为甘肃省首个通过GAP认证的中药材品种。
□陇西黄芪
陇西种植有以黄芪为主的30多个品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5万亩,占到全市的22%、全省的9%、全国的1.8%,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黄芪之乡”。
陇西生产的黄芪,以其根条粗大、质坚而绵、粉性足、药用成份含量高而成为芪中精品。大药学家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记载:“黄芪第一出陇西”。
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及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始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明《本草纲目》载“耆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者之长故名……”《本草汇言》载“黄芪,补肺健脾,卫实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本草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
□渭源白条党参
渭源县被誉为“党参故里”,所产白条党参,因品质优良而远近闻名。
体质虚弱、气血不足、面色萎黄以及病后产后体虚者宜食;脾胃气虚、神疲倦怠、四肢乏力、食少便溏、慢性腹泻、肺气不足、咳嗽气促、易于感冒、气虚血亏者宜食;慢性肾炎蛋白尿者宜食;慢性贫血、萎黄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佝偻病患者宜食。上述病症,古方用人参者现代常以党参代替。
据《本草正义》记载: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且较诸辽参之力量厚重,而少偏于阴柔,高丽参之气味雄壮,而微嫌于刚烈者,尤为得中和之正,宜乎五脏交受其养,而无往不宜也。特力量较为薄弱,不能持久,凡病后元虚,每服二、三钱,止足振动其一日之神气,则信乎和平中正之规模,亦有不耐悠久者。然补助中州而润泽四隅,故凡古今成方之所用人参,无不可以潞党参当之,即凡百症治之应用人参者,亦无不可以潞党参投之。
新闻推荐
【走近兰渝大通道】世纪铁路 一朝梦圆 写在兰渝铁路全线即将开通运营之际(上)
兰渝铁路夏岷段动态检测列车从岷县洮河一号特大桥通过。本报记者张铁梁编者按近日,兰渝铁路“最后一公里”——夏官营至岷县段完成动态检测和初步验收,即将开通运营,这意味着备受关注的兰渝铁路全线...
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