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扶持陇药发展 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 中药材产业已成为甘肃省名副其实的特色富民产业
岷县当归城中繁忙的药材交易市场 西部商报记者 丁凯 摄
(记者 李杨) 中药材产业是甘肃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甘肃省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推动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持续向好,2016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5万亩、产量110万吨,继续保持全国首位。中药材种植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已然成为甘肃省名副其实的特色富民产业。
政府助力 从小打小闹到规模化
地处卓尼县洮河谷地的藏巴哇乡历史上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但一直处于小打小闹的状态。然而,由于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中药材种植的扶持力度,使得原本小打小闹的药材种植成了当地群众的富民产业。
记者同时还了解到,卓尼县每年投资50万元用于中药材种苗繁育,全县15个乡镇中,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乡镇有13个,主要种植当归、黄芪、柴胡、党参、秦艽、羌活、丹参等,药材种植总面积达到了75000多亩,药材产值逐年增长,2016年全县药材总产值超过2亿元。
初步形成中药材种植优势基地
藏巴哇乡的药材种植成了富民产业,是甘肃省近年来全面推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出台各种扶持政策并累计投入资金4.1亿元,全面推动了甘肃省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发展,特别在中药材种子种苗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为贫困地区富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了解,目前甘肃省中药材种植优势基地已初步形成,定西和陇南两个主产区种植面积已达到200万亩以上,另有20多个县区常年种植面积在5万亩以上。
树立陇药品牌 甘肃省全力助农增收
在树立陇药品牌方面,省政府与科技部、农业部、工信部等部委在陇西连续举办了多届中国·定西中医药产业发展博览会。省卫计委、省工信委、省农牧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制定了《甘肃省道地药材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认定岷县中信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岷县瑰奇中药材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甘肃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为首批甘肃省道地药材(当归)生产企业和基地。
同时,还先后有渭源白条党参、武都红芪、宕昌党参、宕昌黄芪、哈达铺当归、徽县银杏、瓜州枸杞、靖远枸杞、瓜州锁阳等18种道地中药材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认证。岷县、陇西、渭源、西和和民乐5个县,分别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当归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半夏之乡和中国板蓝根之乡称号。通过这些工作扩大了陇药知名度,初步树立了陇药品牌。
中药材已成为特色富民产业
中药材产业是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也是甘肃省***的主导产业。自扶持政策实施以来,中药材产业收入占甘肃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调查,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宕昌为58%,岷县为57.8%,漳县为53%,渭源为46%,武都区为34%,陇西县为33%。有些村的药材收入几乎占农民收入的9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特色富民产业。
而针对今后陇药产业发展,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也印发《甘肃省“十三五”陇药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中药种植业200亿元,医药工业300亿元)。培育1~2家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3个单品种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大品种。建设9个陇药加工制造业产业园区,10个大宗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中药材加工率达到60%。
新闻推荐
本报讯岷州大地百花盛开,万物复苏,气象万千。在这美好的季节,由定西市美术馆举办的“美丽定西行”采风写生活动在岷县举行。“美丽定西行”时间跨度约为两年半,分别在全市各县区进行一...
岷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