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夫妻只愿山里孩子有书读
□本报记者柳娜
四五十个平方米的教室宽敞明亮,三面靠墙的高大书架上排满了各类书籍,长长的桌子上摆着《石头汤》《为了孩子》《淘气包马小跳》等适合孩子们阅读的读物,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头碰头在看一本印刷精美的绘本,几个高年级的孩子在书架前挑着书籍……书本与少年,安谧与书香,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这“书香弥漫”的景象并不是发生在城市图书馆里,而是发生在崆峒区柳湖乡水桥沟小学,一个公益爱心图书室里。
这个图书室,是马有生、苏惠琴这对70后的夫妻多方奔波的结果。他们是平凉众益农村社区发展协会发起人。三年来,是他们联系基金会在平凉各县区援建图书室30多个,把书香带到了贫困山村。
“你们放着生意不去做,老是干公益,钱从哪来啊?”一位朋友调侃苏惠琴夫妇。或许,那些对于公益始终充满热情的人,必须以这种方式才能葆有他们生命的活力。
“从2012开始,我和老公就参与一些志愿活动,组织人员下乡慰问孤寡老人和失依儿童,当时参与志愿服务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弱势群体。2013年7月22日岷县地震,我和老公组织了几个热心志愿者前往岷县参与救灾,由甘肃公益救灾联盟统一协调进行救灾,一同救灾的还有其他的社会组织,那时候就觉得我们应该在平凉当地成立一个类似的组织,向外联系物资和项目,帮助平凉当地的贫困人群。”谈起创办协会的初衷,苏惠琴坦言是受太多爱心人士的感染。
这是一场耗时耗力的“战斗”,夫妻俩却义无返顾。
2014年元月,马有生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平凉众益农村社区发展协会,马有生任会长,苏惠琴任秘书长。
此前,马有生、苏惠琴成功申请到第一批来自宁波爱心人士捐的2000多件羽绒服,他们把这些衣物发放到崆峒区的各乡镇。2013年做的第一个项目是壹基金温暖包项目,夫妻俩优秀的执行能力获得甘肃公益救灾联盟的壹基金温暖包行动奖。不能不说,这些公益项目的成功推动给了马有生和苏惠琴莫大的鼓舞和勇气。
山区的孩子没有课外书读,这是马有生、苏惠琴夫妇最觉得揪心的事情。“都说读书能改变命运,这句话我们有着切身感受。我们如果不是偶然的机会读到一些好书,鼓励自己努力学习,也许也只是跟童年的玩伴们一样继续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所以我们想用自己绵薄的力量让更多的农村娃能有好一些的阅读环境、了解到阅读的乐趣。”为山里的孩子建图书室,马有生和苏惠琴达成了共识。
这对已经共同走过十几年人生路的夫妻几乎融为一体,相似的价值观,共同的朋友圈,对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同样强烈的渴望,使他们心心相印。
2014年,夫妻俩联系到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递交了给平凉援建图书馆的申请。
走访调研,填写基金会所需要的材料,上传照片……所费周折远远超过了想象。没有工资,每天忙得要命,两人却充满了热情。为争取图书室的援建,两人开着自己的车跑了十万公里。
“感谢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协会副会长、东昇实业的副总经理易广军为协会提供简易办公场地一处,在协会下乡需要车辆时他也会无偿提供。”苏惠琴感激地说。
经过基金会的联络,30多个图书室被企业家认捐。在30多个简单的援建仪式上,马有生和苏惠琴都是笑得最开心的人。苏惠琴说,“看着娃娃们把那些精彩的绘本、书籍拿到手上的稀罕模样,我眼泪花花的……”
援建图书室之后,琐碎的事还有很多,要不定期走访学校,查看阅读情况;要组织老师参加基金会关于图书诵读方面的培训,引导山里孩子更好地阅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没什么压力,只管去做就可以。”苏惠琴说。
据介绍,2016年,协会申请捐赠了壹基金价值80万的8所运动场,项目执行被评为全国优秀执行机构,今年奖励继续执行,又为平凉申请到8所学校的音乐教室项目,价值80万。协会还在崆峒区新民路社区和大寨乡社区建立了两个留守、流动儿童服务站,站里有丰富的儿童书籍,供服务站儿童阅读……截至目前,该协会资助的公益项目价值500多万元。
当协会取得了社会意义上的成功,马有生、苏惠琴并没有想当然的得意,他们还在为一个个公益项目的实施奔走。“这些都是繁杂而具体的工作,每一件都得落到实处,虽然忙碌,我们的心却越来越踏实,越来越安宁,我想,这可能是我们忙碌的意义所在。”苏慧琴说。
把公益进行到底是夫妻俩共同的目标。
爱心图书室落成仪式上,马有生(左)笑得格外灿烂。
新闻推荐
岷县讯(通讯员赵鹏)目前,正值春耕春播生产时期,农民正在积极整地备耕。为了确保春耕顺利进行,岷县气象局切实加强春耕春播气象服务工作。针对当前天气特点,岷县气象部门针对春季农业...
岷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