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党员干部撑起灾区一片蓝天

甘肃日报 2013-07-26 08:32 大字

党员干部撑起灾区一片蓝天

在岷县禾驮乡,救援人员正在清理河道,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本报记者 盛学卿

本报记者 齐兴福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再次重创岷州大地。灾难发生时,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挽救群众的生命;抢险救灾中,是他们冲锋在最前沿,哪里有群众的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这就是连续几天奔赴在抢险救灾最前方的广大党员干部。

到群众中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连日来,在岷县灾区,数千名党员干部奔赴受灾一线,为群众撑起一片蓝天,为灾区撑起不屈的脊梁。

不一般的“80后”副镇长

个子不高,脸膛晒得黑红,戴一副眼镜,嘴巴脱皮——这几天,在重灾村永星村,很多人记住了这样一位年轻人。

他就是梅川镇副镇长李晨星,一位27岁的年轻人。

“快,动作要快,所有帐篷和安置点必须检查,有隐患的必须在今天下午4点前排除,不然下了雨,群众就没地方去了……”7月24日上午11时,永星村救灾物资分发点,李晨星正在给几名驻村干部分配任务。

说话干练,思维清晰,态度果断——接触过他的人都说,这个“80后”不一般。

地震发生后,作为永星村、永光村、车路村的包片镇干部,他带着沿线几个村的10名驻村干部第一时间就往村上赶,“电话打不通,路也断了,只能徒步前行”。

行至文斗村,有人跑过来说,两个孩子压在墙下边了。李晨星果断决定,先救孩子!半个小时后,两个孩子得救了,他们继续向大山之巅的几个村子挺进。

7月23日,大批的救援人员、物资来了。李晨星更加忙碌了。下午,他发现自己的手机上有很多未接来电,其中四个是住在县城的父亲打来的。“娃,你好着没有,电话不接,我和你妈,你爷爷、奶奶都急死了……我们都好,注意安全,安心工作。”听到父亲的声音,李晨星鼻子有点发酸。

这一天,他又忙到了深夜。24日凌晨3时30分,李晨星安排完了所有的工作,和衣躺在了一张木板上。5时许,他翻身起来,“满脑子都是事,物资怎么更有效发放、棉被放在哪里安全,如果下雨怎么办?说是睡觉,其实就是眯了一会儿”。

24日,李晨星又忙得跟陀螺一样,“恨不得脚下装个轮子”。“群众遭了这么大的灾,这么多的活,我怎么能偷懒!”李晨星舔着干裂的嘴唇说。

“不顾家”的驻村干部

陈礼才是永星村一名特殊的“村民”,“村龄”7年。作为驻永星村的镇干部,他熟悉村上的每个人,甚至一草一木。

灾难发生后,他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村支书包供同,但无法接通。文书、会计以及熟悉的村民,他挨个打,但都没有拨通。交通中断,他只能徒步前进。途中,他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也无法接通。陈礼才心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前往永星村,必须经过文斗村村口,陈礼才的家就在这里。路过村口,他准备去看看家里,但“只往家的方向看了几眼,就继续前行”。

中午12时,陈礼才成为第一个进入永星村的镇干部。没有多想,他立即投入到搜救之中。因为房屋倒塌,很多人吃不上饭,喝不上水。陈礼才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钱,派人到附近的小卖铺买来水和方便面,让老人和孩子先吃饱肚子。

当夜,他和后来赶到的镇干部一起,帮助群众搜救人员、搭建帐篷、处理遇难者后事,一夜未眠。

23日,他依旧忙得团团转,“除了分发物资,基本都走在路上”。中午,有人给他捎来口信,他家的几间土屋全部倒塌,妻子和儿子侥幸逃生。陈礼才有点着急,但很快就忘了,“因为太忙”。一直到24日凌晨3时许,稍有空闲的他才想起妻子、儿子:他们怎么样了,住在哪里?他想打个电话,但已是深夜。

24日早上,陈礼才感觉双腿疼得受不了,撩起裤子一看,腿肿了,脚也肿了。陈礼才抽空给妻子打了个电话。“我们挺好,你放心,那边灾重……不用回来了。”妻子在电话里说。

“不要命”的开路先锋

“真的要谢谢他们,如果不是他们把路开通,还不知道有多少伤员送不出去。”7月24日,永光村村民后东升指着村中一段墙壁上的一面红旗这样说。这面红旗上,写着“岷县住建局党员志愿者突击队”。

灾情发生后,岷县住建局副局长王志坚带着12名党员和从各建设工地调集的11台大型机械出发,负责打通梅川镇至重灾村永光村的道路。从梅川镇到文斗村,数公里长的公路,十多处塌方,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早一分钟打通道路,里面的伤员就能早一分钟出来。”暂停几分钟后,司机们又爬上了铲车,继续作业。下午4时,前往永光村的道路全部打通。看着伤员被一个个运送出去,救灾队伍陆续进入,“突击队员”才长出了一口气。

在抗震救灾一线

体现优良作风

新闻推荐

紧密结合抗震救灾 把双联引向深入

紧密结合抗震救灾把双联引向深入冉万祥在岷县指导救灾和调研双联工作时强调紧密结合抗震救灾把双联引向深入本报岷县7月29日讯(记者白德斌)今天上午,副省长、省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总指挥冉万祥到双...

岷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