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中医药服务网络覆盖
(上接第一版)
中医药服务网络覆盖城乡
陇西县双泉镇牛家门村村民牛儒福有个腿疼的老毛病,村医李全在对他家入户开展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的过程中,专门教授了牛儒福的老伴儿一些用中草药和盐袋热敷以及艾灸治疗关节疼痛的技术。牛儒福经老伴的帮助,病情很快有所好转。
“我在走村串户上门服务的过程中,会给大家传授健康卫生包的使用,以及拔罐、刮痧、关节上放中药、盐袋使用等技术。”李全说。今年60岁的李全当村医有40多年了,是附近十里八村有名的中医大夫,每年看的病人能达2000人次。多年来,通过中医治疗,李全看好的农村重病患者也不少,让乡亲们切实感受到了传统中医治疗的好处,当地老百姓信中医、用中医的氛围愈加浓厚。
按照“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医药并举、药医共荣”的思路,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注重继承创新,拓展服务领域,陇西县中医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全面推动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有效提升了百姓健康生活水平。
通过加强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目前陇西县已经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各县级综合医院均能够开展多项中医药特色服务。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建成了不同规模和特色的中医馆。215个村卫生室基本上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量平均达到35%以上。
中医药产业成为脱贫致富的良药
“在我们这个地方,庄户人日子要过好,就得下功夫种药材,就得想办法种出好药材。”陇西县柯寨镇柯寨村农民马岁平回忆说,他们村地处山区,以前主要种小麦和杂粮,但年终连粮食都不够吃。后来,他家开始种植中药材,然后卖了药材再买粮食,结果家里还有了余钱。现在,马岁平通过流转土地扩大药材种植面积,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像马岁平一样,越来越多的陇西农民通过中药材脱贫致富。受益于良好的自然条件,陇西中药材无论是在品种上还是在种植面积和产量上都形成了明显优势。全县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1.1%。同时,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20万亩,从源头上保证了中药材道地品质。
中药材加工是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产业效益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陇西县先后引进天津天士力集团等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27家,培育千万元以上的中药材加工企业52家,个体加工户3800多户,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28.6万吨,销售额近百亿元,安排就业5000多人。
陇西县充分发挥“天然药仓”的自然气候优势、“陇上旱码头”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千年药乡”的产业基础优势,引进甘肃江能医药科技集团投资5亿元在首阳镇规划建设了占地200亩的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已吸纳经销商户3000多户,年交易原药材和饮切片50万吨以上,年交易额近百亿元。积极打造现代中药营销网络,率先在西北开展中药材线上交易、电子商务,促进定价权能力建设。同时,全力打造“天下药仓”,全县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已达到35家,静态仓储能力100万吨,仓储品种320多个,年周转量由100万吨增长到200万吨,基本上实现了“药在陇西最全、储在陇西最优”的目标。并着眼提升中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对于推动中医药文化、事业和产业国际化发展具有引领性、标志性作用。
新闻推荐
“我建议将张家山社的道路进行硬化”“村上要进一步加大河道环境治理”……近日,在陇西县菜子镇牟河村的“民事直说...
陇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陇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