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丝路”连起甘肃与马来西亚 兰州市政协委员、甘肃驻马来西亚商务代表处首席商务代表马玉田

兰州日报 2019-09-27 03:00 大字

时光荏苒,转眼间,从事甘肃与马来西亚双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工作已逾7年。期间,有过奋斗的艰辛,有过成功的喜悦,往事历历在目,心中百感交集。

世界上有无数条路,却没有一条像“丝绸之路”一样,承载着千年历史,编织着四方文明,它让中国的汉唐盛世焕发出丝绸般耀眼的光彩,并延续至今。甘肃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战略通道和商埠重地,创造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传奇。甘肃人自古以来就怀有浓浓的“丝路情结”。

依稀记得,2012年刚到马来西亚,因工作需要同友人去拜访当地政府部门负责人时,对方问起“您来自中国哪里?”“我来自甘肃兰州。”“兰州?”“兰州。”“不知道。”“呃、呃,兰州在西安旁边,靠近银川。兰州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历史悠久,风景很美,美食很多。”拜访完后,在回宾馆的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让马来西亚民众知道兰州,了解兰州,让甘肃兰州走进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地处东南亚中心位置,扼守马六甲海峡,区位优势明显。自古以来,马来西亚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中转站,是中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的海上支点国家。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商务厅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在马来西亚的辛勤打拼,我们团队在马来西亚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甘肃和马来西亚两地间的经贸合作逐步走向深化,科学技术合作结出硕果,文化旅游交流碰出火花,餐饮美食落地生根。

2013年6月,临夏州与马来西亚吉兰丹州结为友好城市后,临夏特色食品陆续走进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咖啡、休闲食品、饮料等产品在兰州、临夏等市州大型超市进口区都有销售,人们在家门口就可以购买到马来西亚的产品。2015年4月,中国-马来西亚国家联合实验室正式落户西北民族大学,这也是甘肃省首次代表国家牵头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合作平台。日前,项目总投资已超过2000万人民币,正在试运行。2017年7月,应兰洽会组委会邀请,马来西亚政府派出贸工部黄家泉部长率政府和企业团组总计150余人参加兰洽会主宾国系列活动。代表团在兰期间系列活动在马来西亚国内主流媒体进行了大篇幅连续报道,引起极大反响。2017年9月,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在陇西县开幕,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代表团参会,并同甘肃省商务厅、卫生厅签署中医药合作协议,为中医药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担任市政协委员以来,笔者从政协委员的职责出发,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围绕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提交了数十篇提案。2017年6月,在人民网刊发《甘肃:“一带一路”助力县域经济脱贫致富》的文章;2018年1月,在《甘肃日报》发表了《加快甘肃农产品出口马来西亚》一文,省政协官网进行了转载;2019年4月,关于“让兰州牛肉面走出去”的建议刊登在《民主协商报》。

古人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两国关系的远近,与人民之间的交往和亲近程度有很大的关联,对此我深有体会。甘肃和马来西亚两地相距遥远,相互了解不深,但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这几年来得到长足发展。民间往来的形式不断增加、层次不断深入,成果不断增多。

“高山流水遇知音,中马友谊代代传。”中国和马来西亚是友好近邻,两国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在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和作用,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甘肃故事。

新闻推荐

陇西:“小声音解决大民生”通讯员 吴建成 陈德贤

“我建议将张家山社的道路进行硬化”“村上要进一步加大河道环境治理”……近日,在陇西县菜子镇牟河村的“民事直说...

陇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陇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