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间”发挥大作用 陇西县“扶贫车间”建设掠影

定西日报 2018-12-06 11:49 大字

通讯员张登华刘彬

“早些年,自己也跟很多年轻人一样去南方闯荡过,打过小工进过厂,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里老人逐渐年迈,感觉老在外面闯荡,顾了打工就顾不了家。现在好了,能够在家门口就业,赚钱顾家两不误。”家住陇西县通安驿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丽一边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一边告诉笔者。

近年来,陇西县积极探索“扶贫车间”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条以就近就业为原则、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脱贫新路子,并在不适宜发展“牛、羊、薯、药、果、菜”等特色产业的贫困村,因村因户制宜,以小作坊、小手艺、小买卖、小摊点、小手工“五小”工程为补充,培育发展周期短、见效快、特色鲜明的“微产业、微业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加快脱贫攻坚进程。

创新模式建车间。陇西县结合全县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围绕贫困群众实际需求和贫困劳动力现状,探索推广“厂房式”“居家式”“超市式”“东西协作式”四类“扶贫车间”建设模式。通过食用菌、中药材、马铃薯、服装加工等产业带动,促进贫困户稳定就业、增收致富,并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厂房式扶贫车间”,立足部分群众无法外出务工的实际,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方式,将生产车间建在人口较为集中的贫困村,送工作、送岗位到群众家门口,实现贫困群众就近就业,目前已建成“厂房式扶贫车间”10家,带动贫困群众就业153人。“居家式扶贫车间”,立足部分贫困群众既无法外出务工又没有固定时间工作的实际,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方式,在完成技能培训后,由贫困户自由支配时间,在家中进行“居家式”生产加工,目前已建成“居家式扶贫车间”8家,实现贫困群就业124人。“超市式扶贫车间”,立足部分群众到镇区“陪读”无固定收入的实际,采取“扶贫超市+贫困户”的方式,将生产车间建在学校规模较大的镇区,实行“错时”工作制,让“陪读”的学生家长就近就业,目前已建成“超市式扶贫车间”1家,实现贫困群众就业27人。“东西协作式扶贫车间”6家,立足东西部扶贫协作,借助福州帮扶资金为贫困户帮扶建设“阳光房”种植菌菜产业。目前,已建成“阳光房”130座,带动贫困户就业217人,户均实现增收1.5万元。

多方参与促发展。陇西县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能手、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积极创建“扶贫车间”;充分发挥当地龙头企业辐射延伸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运作,引导和扶持县内服装加工、药材种植、药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贫困村布局设点发展“扶贫车间”;瞄准投资小、门槛低、管理灵活的小微企业,广泛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县外企业带设备、带技术、带订单创建“扶贫车间”,不断扩大“扶贫车间”规模,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坚持把“扶贫车间”创建与农村“三变”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轻资产”运营模式,着力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对运营情况好、带富能力强的“扶贫车间”,优先确定为“三变”改革示范点,采取政府与企业合作共建的方式,将企业新建厂房、项目资金、建设用地及农户改造利用的闲置房屋折股量化到村集体和农户,大力推进“扶贫车间”股权化经营,(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以作风建设为驱动 创出项目建设“甘肃速度”

本报记者石建强王国军“丝绸之路”中国(甘肃)中医药博览园自规划建设以来,定西市和陇西县严格按照省委、省...

陇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陇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