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抗日将士阵亡纪念碑”发现及其他□ 杨继胜
在这声势浩大的宣传下,陇西民众踊跃报名参战,共有736名爱国青年奔赴抗日战场。当时提出了“十万青年十万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口号,许多耕读子弟,投笔从戎,参加青年军。
在全县欢送青年从军的大会上,县长黄炘为大会撰写了振奋人心的楹联:人物感沧桑,试听威远钟鼓,台畔书声,胡笳齐奏从军乐;山河生颜色,还看桃花如润,渭水长流,壮士高唱陇上吟。
我小时候因家距中山公园很近,常常独自或约几个小伙伴去公园里玩耍。我记得公园里栽种着各种花卉和树木,长势繁茂,亭台阁舍,曲径通幽,环境很好。记忆尤为深刻的是公园的正中央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碑上刻有密密麻麻的字,至于是什么意思,全然不懂。听大人们闲谈时说,那块碑是黄县长号召陇西各界人士捐资修建的,大人们对黄县长和立的这块石碑赞许有加。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由于县城建设需要,陇西县中山公园被占,这块碑也从此不知下落。
2016年5月,在县城一建筑工地发现了一块石碑,根据碑文内容推断,这块碑正是当时中山公园里的那块石碑,现已移放到陇西仁寿山公园。碑身通高3米,宽0.7米,厚0.2米,属红砂岩石质。此碑有残损,上部约四分之一已缺失。碑文标题为:陇西各界公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这块碑的出土以实物方式有力地证明了日寇的残暴以及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决心与牺牲精神,也是一件很有历史价值的文物。
根据碑文记述,这块碑是陇西各界于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七月七日树立,于今已有七十八年的历史了。碑文由时任陇西县长黄炘先生所撰,天水书法家徐松龄(字寿臣)先生书丹,陇西金石名家莫品臣先生镌刻。碑的后上部附有陇西各界参加献金的衔名,共计捐献银元壹仟零壹拾陆元伍角,可惜这部分文字已残缺了。所幸陇西金石学者戴楚石先生在其《陇西金石文存》中载有此碑的所有珍贵文字资料。现在此碑所缺失的部分,我们可以根据戴楚石先生所辑录的全文对照,将碑文的全貌予以复原。其碑文如下:
盖闻杀身成仁,励百折不回之节;捐躯殉国,守九死无二之心。志吞河岳,气贯长虹;固宜血食千秋,蒸尝万古者也。顾旃裘雄长,代为边患;劫火弥灭,三光尽晦。而其既也。卒自蹈于燎原不戢之祸域,而天人感召之机,于斯可睹矣。慨自九一八以还,辽沈版图易色,淞沪血痕犹新;饮泣枕戈,方图湔雪。乃倭寇蚕食鲸吞,有加无已;狼奔豕突,毒焰益张。侵占我平津,践踏我吴越;摧残我文化,虐杀我人民;铁骑所至,闾里为墟。我政府忍无可忍,雪涕誓师。两年以来,赖炎黄在天之灵暨国共全体将士之忠勇奋发,追奔逐耻,迭挫凶顽。惟是兵凶战危,古有明训。当夫宵炬烛灭,征鼓动地;锋镝交加,纵横决战;血肉相搏,山川震眩;声析江河,势奔雷电。奋一鼙之雄威,誓灭此而朝食。前奔后继,视死如归。此乃将士效忠之秋,亦即为吾国决安危之日也。呜呼!十年征战,万骨咸枯;无定河边,独萦秋草。倾觞布奠,哭望天涯;天地为之衔哀,草木为之陨涕。精魂毅魄,与日月以同体;义肝忠胆,并乾坤而共存。二火初兴,忠武不死;回潮呜咽,君叔如生。仗江浦之英灵,共貔貅而杀贼。将来沙虫尽化,虺蜴永消;功在旂常,憅铭竹帛。重泉有知,当亦附手,庆金瓯之无缺矣!炘捧檄斯土,适当“七七”两周;邦人君子,追悼国殇,于中山公园建碑纪念。自维草莽下土,不足以阐述武烈英风于万一,谨本敌忾之忱,当用大招之赋,并为铭曰:
桓桓武士,国之干城。
挥戈杀敌,万众一心。
硝烟弹雨,履险如平。
前赴后继,尸积如林。
可惊天地,可泣鬼神。
巍巍丰碑,共吊英灵。
山河带励,虽死犹生。
黄炘先生这篇气势磅礴、慷慨激昂的雄文,文字优美,音韵铿锵。以极其悲愤的笔锋谴责了日寇“虐杀我人民,铁骑所至,间里为墟”的血腥暴行,以热情的笔调讴歌了“国共全体将士之忠勇奋发,追奔逐耻,迭挫凶顽……征鼙动地,锋镝交加,纵横决战,血肉相搏。……前奔后继,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继而以沉痛的心情对抗日阵亡将士“倾觞布奠,哭望天涯。天地为之衔哀,草木为陨涕。精魂毅魄,与日月以同体;义胆忠肝,并乾坤而共存”。这篇碑文对当时的陇西民众的抗战热情起到了很大的鼓动作用。穿越时空,在七八十年以后读该碑之文,仍使人血脉贲张、发尽上指!
黄炘,湖北沔阳人,于1938年调任陇西县长,其时正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陇西县虽然处在抗战后方,但黄炘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捐资立碑,号召陇西各界人士为抗日贡献自己的力量,其爱国热情也难能可贵。他上任伊始,便新建了陇西中山公园。黄炘先生为公园撰了几副楹联,大门上的楹联是:
敢对园林忘疾苦,且邀父老话桑麻。
中山公园有两座亭子,其中一座叫“退思亭”。黄先生亦撰了一副楹联:
进以临民,岂能尽如意人。
退而自省,但求无愧我心。
在公园的中央地方,修建“抗日阵亡将士纪会亭”。里面耸立着的正是那块石碑。在碑亭不远处有一“忠烈祠”,祠旁松柏森森,环境幽静肃穆。大殿内供奉着抗日阵亡将士的牌位,下面塑有汪精卫夫妇的跪像,以供游人瞻仰先烈,并唾弃汉奸贼子!
抗战中为国捐躯的陇西籍将士为数不少,有记载可考者八十余人。他们大多牺牲在上海、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各个抗日战场上,尤以“中条山战役”牺牲最多。“忠烈祠”记名入祀的有四十四人之多,在牺牲的众多陇西籍将士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张世英先生。张世英出身陇西望族,其父是陇西有名的“八大绅士”之首的张和平。世英求学时就有保家卫国的理想,报考了黄埔军校。毕业后正值“八?一三”事变爆发,在淞沪保卫战中他作战勇敢,奋不顾身,在一次极其惨烈的战斗中,不幸头部中弹殉国,消息传来,陇西各界为之痛惜。
陇西在抗战时虽地处抗战后方,但是仍然遭到了日寇飞机的狂轰乱炸。据记载,1941年8月5日上午11时,多架日寇飞机从县城西南角侵入,投下了五十多枚炸弹,燃烧弹两枚,炸死了县城中无辜百姓61人,炸毁房屋214间。为了铭记日寇的这笔滔天罪行,在中山公园的北面耸立着一枚巨大的炸弹模型,以昭示后人勿忘国恨家仇。
此外,在抗战期间,为了鼓动民众的抗日热情,陇西教育界作了大量的工作。陇西师范成立了“抗战剧团”,他们走上街头教民众唱抗战歌曲,演街头话剧《放下你的鞭子》等。他们还下乡巡回演出,并放幻灯片。同时还成立了“陇西县民众抗敌后援会”,进行募捐活动,募捐善款肆仟肆零玖拾叁元捌角,慰劳前方将士。慰问前方将士的信件三百六十五封。
陇上著名诗人王海帆先生等文化人还撰写许多脍炙人口的抗战楹联,激励教育界同仁为抗战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
他为县教育局撰联:
教义大复仇,今何时乎,努力抗日;
育才期救国,凡有责者,惊心此年。
为陇西马王庙小学撰联:
前方抗战与后方读书,同属救国;
小学栽培即大学基础,敢忽育人。
为西北抗日阵亡将士撰联:
莽乾坤是铁血铸成,看尢河涛咽,峻岭风寒,千里走头颅,赤县江山可无恙;
好男儿以金革誓愿,痛氐斧涂膏,吕锜中项,西北多豪俊,黄花时节与招魂。
陇西中学校长赵振业(心柏)先生为陇西中学撰联:
陇中从抗战诞生,亦数十年。窃幸冀中平津、苏之京沪、西北之长安各地,校友星罗,伫看学成备国用;
孔庙秉文光枢纽,已千余载。缅怀宋为黉舍、元为学宫、明清为府学贡院,乡贤辈出,方为人杰钟地灵。
时任宁夏宁朔县长,陇西人士牟仲阳先生为悼抗战阵亡将士撰联:
好男儿为民努力,为国牺牲,不辞血染长城,尸填巨野;
诸烈士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忍见声塞刁斗,气薄云霄。
在这声势浩大的宣传鼓动下,陇西民众踊跃报名参战,共有736名爱国青年奔赴抗日战场。当时提出了“十万青年十万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口号,许多耕读子弟,投笔从戎,参加青年军。在全县欢送青年从军的大会上,县长黄炘为大会撰写了振奋人心的楹联:
人物感沧桑,试听威远钟鼓,台畔书声,胡笳齐奏从军乐;
山河生颜色,还看桃花如润,渭水长流,壮士高唱陇上吟。
历史销烟散去,抗战丰碑犹存。笔者撰写此文,是为了让后人勿忘国耻,牢记为国捐躯的先烈们建立的丰功伟绩!
新闻推荐
陇西讯(通讯员陈亚东)近年来,陇西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和省、市民政部门关于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有...
陇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陇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