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产业之火燎原——陇西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掠影
本报记者王谦虚吕瑞芳
依托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中药材是上天对陇西的一大馈赠。陇西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中医药在这里已传承千年,坐拥“千年药乡”“天下药仓”“中国药都”等“宝藏富矿”,是全国“道地药材”的重要主产区之一,昔日沾满泥土的“柴草”,如今成为陇西人民增收致富的资源,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
“在这里没有买不到的中药材,也没有卖不掉的中药材。”首阳镇董家堡村民梁喜军指着一车整理好的黄芪说,“不用跑远,明早拉到家门口的交易市场,一会儿工夫就卖光了。”他说的市场,是正在扩建的首阳中药材交易市场,目前固定摊位经营户3000多家,临时摊位5000多家,正在新建检验、结算、信息中心和中医药文化展厅,积极打造现代化交易市场。
别小看这一个镇上的中药材市场,仅去年,交易额达30.05亿元,交易量12万吨,常驻外地商客约2000多人,吸纳就业近3000多人,辐射中药材种植20万亩。
为了将中药材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陇西县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药都”和创建“绿色道地”品牌的目标,立足资源优势,狠抓基地建设、龙头培育、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和仓储物流等重点工作,全县中医药产业初步形成了种植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仓储规模化、市场专业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格局,产业效益日益凸显。
走进陇西县首阳镇,家家院里都能看到堆放整齐的黄芪、党参等中药材;户户都有机器切片加工药材的作坊,连空气里都弥漫着扑鼻的药香。
位于首阳镇的陇西向阳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立足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专门致力于陇西道地药材有机标准化种植生产。联合社根据生产订单有计划地安排农户种植,并实行保护价收购,既解决了农户销路难的问题,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该联合社理事长兰祥祥说:“目前,联合社已发展吸收参社成员100多户,参社农户3000多人,有效带动了农户脱贫致富。”
首阳镇水月坪村村民孙改存是该联合社的社员,种有8亩地,主要搞育苗和大田移栽。他说:“联合社给我们发放有机化肥、地膜、中药种子,还聘请农技专家给我们免费指导耕种的方法,有力保证了中药材的道地品质和质量安全。”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陇西县投资建设了渭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设施农牧、林果基地建设等项目195个,成为示范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形成了中医药、草畜、马铃薯产业“三足鼎立”发展的格局,特色菌菜、林果业跟进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示范区建设四年来,“一区八园”初具规模,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建立中药材基地、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食用菌工厂化菌棒生产车间、标准化香菇出菇棚170座、标准化养殖场72个等。
(下转第三版)
五月的陇西,各种中药材在南腔北调的热闹交易声中尽显风采;铝型材加工厂房内机器轰鸣,热火朝天;李家龙宫、古莱坞文化创意园美不胜收、游人如织……
陇西县是天下李氏的发祥地,是西北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和交易、信息中心,是甘肃重要的铝冶炼及加工基地,是甘肃中部和南部物资交流、集散的重要场所,是著名的“中国腊肉之乡”。
面对干旱少雨、贫困面大等“硬性制约”,陇西县如何找到出路、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坐拥“千年药乡”“天下药仓”等“宝藏富矿”,陇西如何发挥这一独特资源优势、壮大县域经济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陇西县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围绕打造“一都两中心”和甘肃省东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工业引领、城市带动、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四大战略,坚持走好聚力精准脱贫、夯实城乡发展、提升特色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开发文化旅游五条路子,产业发展成燎原之势,全县经济社会持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千年药乡”焕发出新的风采,县域经济发展呈现的一幅幅绚丽景象和火热画面在这片热土上璀璨绽放……
新闻推荐
通讯员张登华党国飞陇西县素有“千年药乡”“天下药仓”的美誉,如何让这些“宝藏富矿”在增加农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上发挥作用?陇西县不忘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地丈量着县内中药...
陇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陇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