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川村的吃水往事

定西日报 2020-07-31 07:06 大字

本报记者杨晓军

通讯员陈文进

夏日,走进临洮县窑店镇黄家川村罗家湾社的杨国忠家,精巧别致的小楼,干净整洁的院落,竞相争艳的鲜花,处处彰显着主人生活的富足和雅致。院子的一角是自来水检查井,龙头打开,清凉的自来水哗哗地喷涌而出。

活了大半辈子,杨国忠总觉得那根水管很神奇,里面总有流不完的水。而在他记忆的深处,黄家川村民吃水的情景却是另一番模样。

从杨国忠记事起,村旁的东峪沟一年四季流着水,罗家湾社的乡亲们吃水就去沟里挑,一根扁担两只桶是每家每户的“标配”。

“去沟里挑水可是个吃力活”杨国忠感慨地说。以前,挑回来的水除了烧水做饭,还得用来洗洗涮涮,最后澄清的水还要用来喂养牲畜,为了满足人畜用水需要,往往每天要挑上好几担水。

如果遇到大旱年份,东峪沟的水就会断流,乡亲们就去更远的村子里买水,既费事又费力,还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

上世纪90年代,罗家湾社40多户农民联合打了一眼机井,大家终于不用起早贪黑去东峪沟挑水了。但是随着气候和环境变化,水井出现了水位下降和水量不足的问题。慢慢地,水井被村民们废弃了。

再后来,雨水集流水窖在农村推广开来。黄家川村的村民们家家户户挖水窖,家境殷实的人家甚至有四五眼水窖,在雨季,村民们都会尽最大限度地储水,以备一年之需。

2009年,引洮一期临洮县配套工程开工建设。曾参加工程建设的临洮县东峪沟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所副所长刘振国说:“为了争取早日通水,我们加快管网埋设、入户安装和设备调试等工作,以解决大家的吃水难、用水难问题。”

2013年5月,引洮一期供水临洮县配套工程试通水,离东峪沟水厂最近的黄家川村率先通上了自来水。对于祖祖辈辈挑水、拉水的黄家川村农民来说,通上自来水不仅让大家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也为乡亲们脱贫奔小康增添了希望。

如今,黄家川人依靠中药材种植和劳务输出,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了,大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美”了,以往紧巴巴的生活变得“活泛”多了。

从“吃水难”到“有水喝”,从“有水喝”到“喝好水”,黄家川村的吃水变迁见证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带来的巨大变迁和明显成效。

新闻推荐

匍匐在陇原大地上的长城风骨

位于黄河上游的甘肃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在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的大地上,秦、汉、明三代万里长城星罗棋布。战国秦长城的西...

临洮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临洮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