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合户社火:十年一遇的蒙族遗风

定西日报 2019-02-28 08:48 大字

□赵怀侠

狼头旗、太平鼓、舞龙灯、耍狮子、骑牛乘马、牵犬架鹰、肩背猎枪、身着蒙服……两千多人的社火队阵容,数万人云集争睹的宏大场面——这就是十年一遇的临洮县太石镇张李合户社火。

张李合户社火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太石镇水泉村张姓和李家湾村李姓互送社火、认祖归宗的一种大型民俗文化活动,每十年举行一次,今年轮到水泉村给李家湾村送社火。

2019年正月初六日早上7点,水泉村1100多人的社火队从水泉整装出发,沿212国道向十公里外的李家湾村进发。社火队伍中最为醒目的是队伍前面高高飘扬的彩旗,这些彩旗上均有狼形图案,是蒙古族崇拜的图腾。社火队伍由身着戏袍、头戴纱帽的春官为首。春官在整个活动中起着社火头的作用。春官本来是旧时社火中保留下来的一种重要角色,有春季劝农耕作的意思,后来在其他地方逐渐消失了,而这里的“合户社火”中却保留了这一消失了上百年的农耕文化的产物。社火队伍中另有两名报子,充当社火队的信使,自己一方的社火出发时,报子首先出动,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对方己方的社火已经出马或走到什么地方了,然后返回汇报对方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了,以便双方约定会合的地点。报子必须选两名身手敏捷的小伙子,一身古代戎装,身背数面小旗,骑着快马,社火队伍行进期间,报子总是马不停蹄地穿梭于两队之间。近年来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将骏马换成了摩托车。紧随春官的一行人均身着蒙族服装,身背双叉猎枪,或骑着牦牛,或跨着骏马,或架着黄鹰,或引着猎犬,完全是蒙古民族的遗风,无不透露着先祖们游牧生活的气息。一路上,锣鼓喧天、彩旗猎猎、龙飞狮舞、车水马龙,成千上万的群众跟随社火队一睹风采……

当水泉社火队到达太石镇南门时,作为今年东道主的李家湾村900多人的社火队前来中途迎接,双方社火队一汇合,先是双方春官手拿香表用蒙语说一段祝词,互致问候,共道吉祥,举行合户仪式。举行罢合户仪式,双方社火队在这里各施绝技,轮流表演。此时,长长的龙灯凌空飞舞,一对对雄狮跌扑滚翻,太平鼓、旱船舞、蒙族舞等异彩纷呈,引来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者。表演完“合户社火”,东道主李家湾的社火队调转头前面带路,水泉村社火队紧随其后,两支队伍2000多人的社火队,前后长达将近一华里路,沿途所经村庄,群众无不夹道观看……

中午,双方社火队到达李家湾,先绕村一周,然后作为东道主的李家湾群众热情招待客人,邀请水泉社火队的人过大年,这一天,李家湾家家户户客人爆满,一片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景象。下午两点,李家湾小学操场上人山人海,祭祖仪式在这里开始,双方头人、春官等在祖祠前跪拜,由礼宾诵读祭祖祝文,向先祖上香、奠供品。祭祖仪式结束后,在李家湾小学操场上进行精彩的社火表演,双方的节目异彩纷呈,高潮迭起,观众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

正月初六日晚上,水泉社火队的1100多人全部住在李家湾。吃罢晚饭,双方春官带着一部分人到村子周围的山头上要转一圈,表示走马路巡查牧山,接着表演秦腔戏目,通宵达旦,灯火通明。第二天上午,李家湾社火队将水泉社火队沿212国道送回,合户社火即宣告结束。

据考,临洮太石的张李“合户社火”始于明朝初年。张、李家族先祖系元代宗室,明朝建立后,还在漠北地区残留着一股元朝的势力,明政府曾不遗余力地去追剿他们,派蓝玉等大将去追击。临洮宝塔寺僧人(俗姓石)大敏法王,受明政府之命去漠北劝说蒙古太子归顺明朝。那么在国内清除元宗室后裔,也势在必行。作为元宗室的四兄弟分别逃难至临洮等地定居下来,有两兄弟分别改汉姓张、李氏,混迹于汉族,才能躲去这一场灾难。后来两兄弟互相知道了对方的底细,最初只是在春节期间互相走动认亲,后来才发展成了合户认亲的这一具有异族风情的隆重仪式。“合户社火”,就这样让一份远古的血浓于水的亲情故事穿越了几百年的岁月,一直演绎至今……

新闻推荐

临洮检察院全面提升干警综合素能

日前,临洮县检察院召开全院干警学习大会。会议组织干警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以及中...

临洮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临洮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