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 意境是山水画的精神
兰州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李超文/图
■人物简介
于谦字季云,号听雨山房,中国国画家协会甘肃分会理事,清华美院高研班毕业,长于水墨山水,重写生,职业画家。
清代著名书画家石涛说:“夫画者,从于心也。”对此,于谦十分感同身受。他说:“对于人生来说,我还年轻,前路正长。我希望能用所有的生命去不断地开阔视野,宜养浩然之气,哪怕人生路上山重水复,将来也一定会在山水画领域拓开自己的一方新天地。”
于谦出生于甘肃临洮,其祖上虽躬耕农野,但祖父儒学功底深厚,大学毕业后曾先后任教于榆林、西安、天水等地,兴趣所至,收藏了不少字画。祖父耳濡目染,父亲于鸿高业余也喜欢收藏字画。受祖父和父亲影响,于谦自初中即开始习字。虽然高中毕业读的是财经学院计算机专业,但骨子里自有一股桀骜不驯的气象。后来师从知名画家李东川研习书画,主攻水墨山水及书法,辟出自己的一方天地。
于谦最早接触的画册是《芥子园画传》。为此他辑录了好几个版本,从临摹开始,一一对照,欣赏。后来师从李东川,接受了严格的绘画训练,作画开始走上正规。学艺之途,勤奋为先,谦虚好学的他,在朋友圈受到众多师友的指点。他常常登门求教,与师友切磋画艺,意识到作画不是单纯的自娱自乐,而要有自己的追求,寄托画家的人生理想和品格情操。
“在那个年代,除了练习书法,让我最离不开的可就是芥子园画谱,无论是山水篇、花鸟篇,还是人物篇,我都几乎通篇要临摹几百遍。”于谦告诉记者:“后来,我认识了我的老师李东川先生,他引我入门。也许是这个渊源吧,一直让我去坚持绘画,开始练习石涛八大黄秋园,一副作品要临习一天,几天,甚至一个多月。要对一副作品去认真观摩,临习理解,在临摹的同时也读了很多名家绘画典籍,让自己真正地去了解古人,理解古人。”
他说:“通过这十多年的练习之后,让我自己认识到继承传统,了解并学习古人的绘画语言,把古人的这些东西继承下来,然后进入学生状态。我在清华美院的一段时间跟着李铁生先生去写生,写生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也正是我们从书本中来,离开书本到生活中去真正地体会艺术是有生命之源,不是照抄照搬,而是高于生活来源于生活。”
于谦最早见识的书画便是祖父的藏品。举凡唐链、俞樾、张澍、张美如、吴镇、左宗棠、黄文中、于右任、刘尔炘、范振绪、牟月秋的书法和绘画作品,都不陌生。
“那时,每逢新年过节,洒扫庭除之后,祖父和父亲总要小心翼翼拿出几幅名家书画,挂在庭房墙上一一指点、欣赏。”他一边回忆一边说:“其时,年幼的我虽不懂个中奥妙,但从长辈虔敬的目光里,总是感受到了一些不同凡俗的东西,无形中也增长了见识。”
于谦学画,起初涉猎元代黄公望、倪瓒,既而主攻清代四王传统山水,推崇石涛水墨画。他后来酷爱黄宾虹水墨山水,自认黄宾虹的笔墨书香浓郁,内蕴深厚。在艺术实践的熏陶和碰撞中,于谦深昧黄宾虹先生“水墨交融”的至理。“水墨交融”当是墨白关系具体化的表现,以白当黑,黑中有白,既要立足黑的实体质量,更要立足白的虚空变化,如此才能在墨华飞动中“求淡以浓,求白以墨”,以神奇的变化显示中国画的理性精神和智慧。
翻开于谦山水画集,不由沉浸在他精心营造的黑白相生的水墨氛围之中。《访旧图》,远景奇峰突起,给人以壮美的视觉冲击,近景杂花生树,溪涧木桥与远景遥相呼应,透出深山村寨浓郁的生活气息;《山水清音》笔墨灵动,画面右上方略事渲染,点染出似真似幻的“世外桃源”情景;《山水四屏》设色古朴,格调高古,意境苍茫辽远;《风雨归村图》笔底似有神助,寥寥几笔,晕染出雨中山川朦朦胧胧的奇幻景象;横幅《山居图》以空茫淡雅衬托画面的悠远恬静,窄幅立轴《秋山暮霭》则以构图的别出心裁穷尽秋山的险峻奇绝之美。
“数年作画实践,让我意识到山水画既要继承文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格调高古,意境超然,又要切记笔墨当随时代,画中融入现代人的情趣。”于谦表示:“为此,我才一直坚持走出去写生,跋涉崇山峻岭,亲近眼前山水,从大自然中捕捉灵感和盎然生趣。我创作的‘洮阳八景’和‘皋兰八景’系列山水,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他说:“这几年写生去过安微的黄山,齐云山,山西五台山,特别是最喜欢的四川青城山,创作了很多,近几百幅作品,在写生的同时,用墨干净,喜欢这种酣畅淋漓的绘画效果,把生活中的场景用笔墨语言非常干练清晰地表达在宣纸上,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神采飞扬。可能作为一个画家,我还要一生去坚持写生,去寻找大自然中的美。”
“一个画家大致上分为这几个阶段。在40岁之前是画的自身的才华,50岁到60岁是画的功底。”他认为:“真正一个画家辉煌时期是从60岁开始的,那个时候综合艺术绘画功底,综合修养都会在画面上慢慢显现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但是,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画家,道路必然是比较艰辛的,可我却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尽管很寂寞但也非常开心。”
“古人对事物的学习着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着重于掌握所学知识的常行准则,不被事物的外部形象所困扰,能根据事物具有的内在规律对事物表象进行变通处理。”他感慨地说:“如果不能够变通,是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停留在事物表象上的认识,视野就比较狭隘,人的气度就不大。要想打开事业,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前人已经有的经验和知识,以此作为自己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学习中发现和总结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掌握规律后再进行变通和发展。”
于谦告诉记者:“石涛的艺术观点和思想我十分尊崇,他认为首先要在生活中得到识的蒙养,即尊受,‘先受而后识也’,有自己独到的感受,才能建树自己的识见与思想。所谓‘借其识而发其所受,知其受而发其所识’,这样,即使借鉴古人,也不会湮灭自己的真知灼见。总而言之,从于‘心’,必起于‘识’,而‘识’存乎自然造化之中,尊‘受’得‘识’,有我之‘识’方有我之‘心’,有我之‘心’,方有我之‘画’。”
他说:“正如石涛所说的‘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心受万物,万物受天,天受道,道法自然,由此,‘吾道一以贯之’。反观当下山水画,要么巨细形体,如风景画,唯物是从;要么笔墨游戏,标榜高逸,唯我独尊。石涛的‘从心说’,无疑是一剂专治两极端的良方,用现在的话来讲,心者,就是意境也。山水画要有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精神,意境来自心物的融合,来自主客观的高度统一,偏执一隅,都是盲区。”
如今,于谦的生活就是在舞文弄墨中享受意气飞扬,件件精美作品都彰显出其志在丹青、自立于世的执着追求和源自书香门第的荣耀。
新闻推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业权交易规则》《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
临洮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洮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