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馓饭40年前充饥 40年后尝鲜

兰州晚报 2018-06-25 09:15 大字

苏梅芳和家人吃馓饭苏梅芳的馓饭

一碗家常饭,道不尽游子的乡愁;一碗家常饭,说不清儿时的回忆。40年来,老百姓的口味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对那一碗家常饭的挂念。一碗家常玉米面馓饭让人魂牵梦萦,让人恨不得穿越时空,再回到那间老房子,坐在热炕头,吃一碗热热乎乎的馓饭,勾起无限的回忆。

兰州晚报记者赵雨欣文/图

1

那些年午饭馓饭就咸菜

1976年,23岁的苏梅芳嫁到了兰州的雁滩。苏梅芳夫妻俩与公公、两个小叔子一起住,和中国的传统家庭一样,新媳妇每天的第一件事是“洗手做汤羹”。每天要到地里干活,干完活就赶紧回家做饭。

那个时候的饭简单,中午就是固定的玉米面馓饭,一小碟腌咸菜就打发了。晚上是一锅子面,就是白面碎饭。由于条件有限,不敢吃长面,因为一顿长面就吃光了三顿碎饭的面,后面就不够吃了。苏梅芳是家里的老大,能吃苦也勤劳,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让家常饭有滋有味,她就在腌咸菜上下功夫,莲花菜、萝卜、白菜,只要是能吃的菜她都会腌制。直到现在,她依旧会每年腌一些菜,孙子孙女也爱吃她腌的咸菜,邻居好友们还会主动来要点她家的咸菜、泡菜和麻菜。

80后们基本都对馓饭有些许印象,那一碗像极了面糊糊的东西,吃起来有一点甜。40年前,苏梅芳给家人做馓饭时,先将土豆切成大块丁,加水入锅,煮至沸腾,然后倒入浆水里的酸菜,再将玉米面粉用手均匀的、细细的撒入沸水中,左手撒面粉,右手拿着一根短一些的擀面杖在锅里画圈,淡黄色的面糊咕嘟咕嘟地冒泡,越到后面越难搅动,越到后面冒泡的频率越低。“一定要顺着一个方向搅,火也要保持住,不能太旺,容易糊锅,也不能太小,面糊容易稀。用勺子舀起往下倒时,它不容易下落为止。接着用温火慢熬几分钟就好了。”苏梅芳回忆起当年做馓饭的情景,65岁的老人咯咯咯地笑了起来,那个年代在同一个村子里,哪家媳妇的馓饭做得好,家里的男人脸上都有光,“这馓饭香不香啊,全在火候上,不能有糊味,全都是玉米面的甜香味儿就是最好的,面糊粘稠,隐隐地能看到锅里熬软了的土豆和酸菜,就是最好的了。最好用大铁锅加炉火去熬,现在的燃气灶、电磁炉没法做出那种味道了。”

单单一碗馓饭可能还不足以让人垂涎三尺,就算是红花也要绿叶配。馓饭的配角就是巧妇们腌制的各种咸菜,莲花菜、萝卜、白菜、韭菜等,咸菜不能太淡,否则存放期限较短,吃不了多长日子,但也不能过咸,吃一碟子咸菜喝三大杯水可不划算,要在搭配馓饭的时候微咸,辅以脆爽为最佳。怎么盛装馓饭也有讲究,将馓饭舀进碗里,上面平铺一层油泼辣子,要是当天新烫的辣子就再完美不过了,一口热乎乎的辣椒馓饭,一口脆爽的咸菜,软绵的馓饭和嘎嘣脆的咸菜简直是绝配。不过有一点要注意,食用馓饭的最佳季节是冬天,天气越冷的时候,看着碗里冒起来的热气,吃着越带劲,越满福。那个年代的吃货们吃也有讲究,会吃的人吃完饭后的碗干干净净,只有筷子尖儿划过的痕迹。这就得边吃边侧起碗来,用筷子沿着边沿处捋着吃,干净利落,一边吃还一边哈出热气。

2

再后来顿顿有肉花样多

后来,改革开放,包产到户,苏梅芳家种地又养猪。再后来,苏梅芳的儿子出生,一家三口开始单过。她家餐桌上的蔬菜品种也开始增加,腌制的咸菜从配角成了跑龙套的,新鲜的西红柿、茄子、辣子等时令蔬菜闪亮登场。

苏梅芳家灶台上家常饭的花样多了起来,米饭、拉条子、手擀面、面片、包子、饺子轮番上桌,让爱吃面食的老公和儿子大饱口福。“年轻的时候,我家老头子单位福利好,每年要发200斤大米,家里的白面也足够,就开始变着花样吃饭。”苏梅芳回忆说,那几年的白面和现在的不一样,那时候是全麦面,面粉比较黑,但是却好和面,揪的面片软硬适中,擀的面条筋道不断,烙的馍馍酥软可口,包的包子皮薄馅多。

1994年,苏梅芳开了一家小卖部。小卖部的生意很好,加上老公在工厂上班的收入,苏梅芳一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家里顿顿吃肉,花样繁多。苏梅芳最拿手的就是做蒸肉,蒸麻辣肉、蒸糟肉。

苏梅芳的蒸糟肉承袭于母亲。选择上好的五花肉,大锅煮至八分熟,重点在这调料上。她用的腐乳都是从临洮老家专程买来的,色泽红润,抹在肉片上也很绵滑,味道极佳。待肉煮熟捞锅后还得晾凉,然后切成大片,装盆后倒入糟豆腐,用手搅拌均匀后一片一片整齐地摆入碗内,上蒸锅再蒸半个小时,直到豆腐乳完全融进肉里,肉油被蒸出来就可以了。“每年我蒸肉的时候,满院子里都飘着肉香味儿。”苏梅芳借用蒸糟肉的流程,将糟豆腐换成了老干妈豆豉酱,做出了一道辣味蒸肉,酱料里的红油全部沁入五花肉里,用筷子夹起一片软糯的肉片,肉片晶莹飘香,红油顺着筷子倒流下来,哪顾得上多看,赶紧一口下去,不肥也不腻,入口即化。要是就着米饭,一个人能吃两大碗饭。

苏梅芳的蒸肉在亲友们眼中可是个稀罕物,每年到小年前都有不少人来预定,常常一做就是五六十碗都不够分。还有朋友专程买来上好的五花肉私人订制。

3

这些年家常味的馓饭是尝鲜

2000年以后,苏梅芳的儿子自主创业,生意做得越来越好,2007年大孙女出生,2012年小孙子出生,一家六口其乐融融。外出吃饭的次数越来越多,那时候兰州流行吃火锅,吃自助餐,苏梅芳第一次见儿媳妇就是在武都路的一家自助餐厅。火锅、川菜、焖锅、涮羊肉、黄焖羊肉等等系列美食登场。

苏梅芳的儿子经常出差,全国各地几乎都跑了个遍,也吃了个遍,但他最爱的还是母亲的拉条子、臊子面,还有那一碗碗蒸肉,母亲家常饭的味道似乎从来没有变过,虽然他自己已为人父,可母亲的家常饭依旧是儿时的记忆。一双孙儿最爱吃的也是奶奶做的家常饭,哪怕是一碗浆水面,也是最美味的亲情。

直到现在,每隔几个月苏梅芳都会做一顿馓饭,如今用的是精致的玉米面和白面混合的面粉,咸菜已经不能满足她挑剔的胃,需要炒点韭菜咸菜,素炒莲花菜、家常土豆丝、茄子炒辣子、醋溜番瓜,馓饭上先铺一层油泼辣子,接着是绿油油的炒韭菜,最后像盖棉被一样将各种热菜盖在上面,一大口下去,香、辣、糯、咸,各种滋味包裹着味蕾,就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

“相较于过去的老人,我是幸福的,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苏梅芳一直很感恩自己所生活的时代。改革开放40年过去了,苏梅芳从媳妇熬成了婆婆,家里也从两口人变成了6口人,住的小院子变成了小楼房,家门口的土路变成了柏油马路,存折里的余额翻了好几番,可唯一不变的,是对那玉米面馓饭的钟爱。

新闻推荐

构建良好育人环境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临洮县第二中学开展特色办学侧记

■师斌临洮县第二中学创办于1955年6月,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岳麓山下,现为定西市示范性高中。学校现有67个教...

临洮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洮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