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阎仲雄从不同角度感受艺术的真谛

兰州日报 2017-12-07 02:28 大字

反弹琵琶福满乾坤甘肃耿家脸谱李太白·举杯邀明月盆景《万古长青》石雕一组微型罗汉一组根艺《屈子行吟》紫气东来紫斑牡丹·醉杨妃

■人物简介

阎仲雄,甘肃临洮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工艺美术国家级评委、甘肃省高级职称评委、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根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榜书研究会会员、甘肃省工艺美术特级大师,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名誉会长、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黄河石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秦腔博物馆首席鉴定专家、兰州市历史文化研究开发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兰州商学院客座教授以及四川省柽柳(红沙柳)盆景的创始人。

当记者见到阎仲雄先生时,被他家浓郁的传统文化艺术气息所震撼。古朴的家具按左右对称的格局摆放得井然有序,他说这是按着小时候记忆中堂屋的格局摆放的。整面墙玲珑有致地摆满了他收藏的形态各异的黄河奇石,房间的四处间或穿插着他制作的根艺作品,有大有小,错落有致,他的国画、油画、条幅、盆景等更是不胜枚举。记者与他一边聊着,阳台上的蝈蝈一边叫着,别有一番雅趣。

说起阎仲雄的艺术情趣是如何培养出来的,他回忆道:“我出生于耕读之家,我的曾祖父阎绪昌是诗人、书画家,曾署清新疆镇西厅同知(知府衔),在任其间曾把衙署改为学堂,并先后创办了20余所,可见对教育的重视。父亲阎修正从事工艺美术工作,精通书画。父母都很重视对我的培养,所以从小就受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的熏陶。”那时的阎仲雄就开始写书法,画国画,练就了一身的本领。

成年之后,阎仲雄离开临洮来到兰州,成为阿干镇煤矿的一名文艺工作者。因为其艺术特长,他为矿上的电影院画海报和宣传画。闲暇之余,阎仲雄还培养了另外一个爱好,那就是培育盆景。他翻山越岭走遍阿干镇的南泥沟、石门沟,一边写生,一边寻求制作盆景的新树种。经过几年对山荞麦、野丁香、红柳等30余种野生树种的观察和培育,数十盆小型、微型盆景均获成功。多年之后,他的大型红柳树桩盆景《万古长青》荣获“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西北盆景大奖赛”金奖。盆景的制作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为日后学雕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煤矿工作的时候,市里许多单位常组织工人来此体验生活,于是单位决定组建展览馆,阎仲雄负责展览馆的平面设计,因为展览馆设计有大量浮雕,于是单位请来了四川省著名的雕塑家汪兴中、罗代奎先生等。通过这次与雕塑大师的接触,阎仲雄对雕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两位大师的指导下慢慢开始学习,相继做成几个小件且得到大师们的认可,从那以后他便大刀阔斧地参与到了大型雕塑的制作中。

不久之后,阎仲雄遇到了一个人生难得的好机会,兰州市烈士陵园大型雕塑开建在即,鉴于之前的良好合作,阎仲雄被汪兴中、罗代奎二位老师借调过去一起参与到雕塑制作之中,恰巧借着这次机遇,他又遇到著名雕塑家何鄂老师,在几位大师的指导下,他制作雕塑的技艺突飞猛进。现在回想起来他仍感到唏嘘:“那一年多的时间里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先后邂逅三位省内著名雕塑家,并得到现场指导,这是上大学都学不到的实践经验。”阎仲雄谈及三位恩师,感谢之情溢于言表。虽然学到了很多珍贵的实践经验,但一直没能上大学也是他心中抹不去的遗憾。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1977年10月高考恢复后,阎仲雄分外激动,他终于找到机会弥补这个遗憾,那时已经到了而立之年的他在刻苦复习之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由于素描功底好,他被分到油画专业学习。在此期间,他系统地学习了中外美术史和各种绘画技艺,当时其创作的油画作品《月伴情歌行》还入选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除了油画作品,阎仲雄的国画也很有自己的风格,不管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样样在行。可以说,四年大学生涯让他干渴的艺术细胞充分得到了滋润。

由于对油画和国画都很精通,阎仲雄的画就结合了二者的优点,他画的国画借鉴了油画的透视学、解剖学等知识,通过素描写生提高写实能力,使得其创作的水墨人物画造型比例精准、表情生动。他还借鉴了油画中色彩的明暗、饱和度以及冷暖的对比、让他的国画既有意境又有层次感。一边说着,他一边给记者翻看他画的国画牡丹。记者发现他画的牡丹很有特点,并非突出牡丹的富贵之态,而是着重强调了牡丹的枝干。对于甘肃的牡丹,他有自己的理解:“牡丹虽然是雍容华贵的象征,非常艳丽,但我画的牡丹却刻意素雅一些,这个道理就像一个本来就漂亮的姑娘只要淡扫娥眉就能突出自己的美,而浓妆艳抹只会画蛇添足,显得俗气。且我画的牡丹很注重枝干与花朵的相互映衬,协调统一,枝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配,我认为把枝干和叶子画好更能衬托出花的美丽。”

说着他给记者看了他在临洮的一个牡丹园所拍的甘肃牡丹,只见牡丹树非常的遒劲高大。他说,“河南和山东的牡丹有名,但我觉得我们甘肃的牡丹更胜一筹。甘肃牡丹是继山东菏泽和河南洛阳中原牡丹栽培品种种群之后的中国第二大栽培牡丹品种群。其主要特点是抗寒耐旱、植株高大、花大色艳,芳香味浓,这种花的花瓣根部有紫色的斑,故称为‘紫斑牡丹\’,记得我小时候,家里的花园种有很多这种牡丹,这些高大美丽的花朵深深印在童年的记忆中,也让我对美有了最初的体验。”

在阎仲雄的不同作品中,共同感受到的就是他对自然美的追求。这从他的根雕作品中表现得极为明显。天水地区所产的被当地人叫作“八棱木”的根料,在阎仲雄手中演绎成件件佳作。在创作《屈子行吟》时,阎仲雄发现头部纹理似胡须,在此基础上对脸部进行雕刻,突出表现了屈子在汨罗江畔,行吟时的心理活动和诗人特有的精神气质。除此之外,阎仲雄还首创微型根艺,作品有《十八罗汉》、《三世佛》、《陆羽品茶》等二十余件根艺作品,这些作品都摆在家中的各个角落,令人赏心悦目。记者问他做一件根雕作品需要多长时间,他说:“这不好说,因为每个根雕花费的时间都不一样,做根雕是要看缘分的,碰到好的材料要倍加珍惜,在创作的过程中突出材料本身的自然美,做的时候就要倾注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否则一旦做错就暴殄天物了。”

采访的最后,记者问他如何将不同艺术门类的精妙之处都能掌握,他思考片刻回答道:“其实所有的艺术门类都有相同之处,无论是国画、油画、雕塑,盆栽等,有的是平面的艺术,有的是立体的艺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对美孜孜不倦的追求。各种艺术门类不但不会互相干扰,反而会相得益彰,彼此借鉴。大美无形,作为艺术家不要拘泥于自己的专业,要多学习,多尝试,才能在不同的角度感受到艺术的真谛。

新闻推荐

马铃薯种出大情怀——记市四届人大代表康勤

■本报记者王霞飞每到马铃薯收获的季节,临洮县乡间梯田里到处都是繁忙景象,飘着泥土清香的马铃薯堆满一地。可是销往哪儿呢?薯农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临洮县马铃薯协会会长...

临洮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临洮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