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做“晁蜜”会员 吃有机蔬菜“众筹”种菜模式:开启农场菜棚到会员餐桌直通车

定西日报 2017-10-28 08:12 大字

金秋十月,临洮县杨家店村晁蜜生态农场大棚蔬菜长势旺盛。一辆蔬菜配送车旁,五六个人正在忙碌地摘菜、称重、装车。

“花950元钱认购一份菜地成为会员,每周就可吃到农场配送到家的10斤有机蔬菜。这是会员才有资格享受的绿色健康生活。”正在菜棚里参观的“晁蜜”会员孟全福说。

目前,晁蜜生态农场已有像孟全福一样的会员247人。他们既是农场的消费者,又是出资人。而把农场和会员连接起来的纽带,则是一种全新的蔬菜生产经营模式——众筹种菜。

这种“众筹”种菜模式,是晁蜜生态农场顺应时下人们对健康餐桌的强烈消费需求,对蔬菜生产经营模式进行的重大创新。农场通过认购菜地的“众筹”模式,把蔬菜消费者变成了农场的股东会员,从而实现了蔬菜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紧密结合,更实现了蔬菜需求与种植的零距离对接,有效解决了传统蔬菜种植因与消费者需求严重错位造成的盲目性,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

本报记者朱红霞王谦虚

众筹种菜模式:

让消费者变身投资者

实现蔬菜需求与种植的零距离对接

“大棚菜成熟期价格低,但时间长了卖不掉就会烂掉,只能狠心贱卖。”种了20多年菜的临洮菜农杨春阳无奈地说。

“许多兰州人想吃绿色健康的有机菜,却不知道上哪里去买。”晁蜜农场主、兰州市民晁代伟说。

一方面是菜农找不到消费者,另一方面是消费者找不到健康蔬菜。

如何解决这一信息不对称难题?有着12年电商从业经验的晁代伟想到了众筹种菜。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菜贱伤农和大城市里人们的健康餐桌需求。

2015年10月,晁代伟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在临洮县洮阳镇杨家店村众筹10亩土地种植有机蔬菜的信息:只要每年花800元认购一份菜地,就可成为农场的股东会员,在每年5月到10月间享受220斤新鲜有机蔬菜。

“没想到消息发出后立马就有了响应,仅仅两个小时十亩地就被抢购一空,后来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追加到二十亩,最终以三十亩封顶。短短14天时间,24万元众筹资金全部到位。”晁代伟告诉记者,“为了避免传统蔬菜种植风险,我们实行按需种菜,就是根据股东会员对蔬菜的需求量实施订单种植。农场种植的瓜果蔬菜不再通过市场销售,而是从田间地头直接配送到股东会员家中,这样资金和销路问题就迎刃而解。”

有了资金,不愁销路。晁代伟就在临洮县洮阳镇杨家店村以每亩1000元价格流转了30亩土地,筹建了8个蔬菜大棚,又流转村民杨春阳的4个蔬菜大棚,成立了晁蜜生态农场,种起了有机蔬菜。

就这样,“众筹”种菜模式让当时原本相互不太熟悉的81个人拥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晁蜜生态农场股东会员”,他们是消费者同时也是投资者,而作为众筹种菜项目的发起人,晁代伟则变身成了“农场主”。

股东会员与“农场主”是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农场主”随时掌握股东会员的需求,负责种出质量上乘的有机蔬菜,股东会员则通过认购菜地方式投资农场,享受舌尖上的健康生活。

2016年5月,晁蜜生态农场的瓜果蔬菜相继成熟,农场开始给股东会员派送蔬菜。

“生态农场会根据蔬菜长势每周为会员提供10斤菜,分一到两次进行配送。在蔬菜配送期间,不管市场菜价怎样涨跌,生态农场提供的有机菜会保持在每斤3.63元的均价,这个价格是按成本价(即800元220斤菜)进行核算的。”晁代伟告诉记者。

家住兰州市区的股东会员侯英是最早认购土地的晁蜜会员,他告诉记者:“做晁蜜会员就能吃到新鲜、健康、便宜的有机蔬菜,省去了去菜市场买菜的麻烦,还能周末带着孩子去农场采摘蔬菜,亲近大自然,感觉很划算!”

洮阳镇杨家店村村民杨春阳以4个蔬菜大棚入股晁蜜农场,如今既是农场的股东,又是农场蔬菜种植管理者。

杨春阳的四个大棚每年分红4万元,农场还给他每年3万元的田间管理费,“一年下来,也能挣七万元呢!”杨春阳一边锄草一边微笑着说。

如今,“众筹”种菜模式在微信朋友圈里被“刷屏”,晁蜜会员已由2015年的1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247人。随着会员的增多,需求量也开始增大。为了满足需求,农场决定蔬菜配送量由每年220斤增加到260斤,众筹资金也相应增加到950元,每斤均价3.66元。

如今,晁蜜生态农场在兰州西固、安宁、城关等地设立了45个供菜点。每个星期的周一、周三、周五,晁代伟会开着车到洮阳镇杨家店村的农场来拉菜,再一车车分送到各个供菜点上。每年向股东会员供给蔬菜10万余斤。

保障舌尖健康:

让消费者化身监管者

实现生产者与新技术的紧密结合

“众筹种菜模式之所以吸引消费者,一是城市居民对健康有机蔬菜的强烈需求,二是靠诚信支撑。因此必须严格保障有机蔬菜的质量和品质,让会员吃得安全放心。这才是晁蜜农场的制胜法宝。”农场主晁代伟说。

本着这样的经营理念,农场成立之初,晁代伟就定下来一条生产规矩:那就是只管质量不管产量,只管品质不管品相。

为了种出合格的有机蔬菜,首先要从源头上保证品种、肥料的安全。洮阳镇农技站派驻农场的科技特派员毛元奎义不容辞地挑起了这个重担。

毛元奎告诉记者,他推广建成了新型双层膜全钢架塑料大棚,可一年之内延长两个月生产期,并引进了天津宫廷萝卜、以色列辉煌牌西红柿等16个名优蔬菜新品种,推广应用欣庆牌凹凸棒复合微生物有机肥,手把手教会员工番茄沟播技术、辣椒笋子套种等种植新技术,从源头上杜绝农药、化肥、除草剂的使用,从而保障了晁蜜农场种出货真价实的有机蔬菜。

“我们不打农药,不用除草剂和化肥。”毛元奎指着蔬菜大棚里冒出地面的宫廷萝卜说:“我们使用的凹凸棒复合微生物有机肥是用鸡粪发酵加入凹凸棒矿制成的,富含22种微量元素,其中的硒元素还有抗癌作用。”

毛元奎还告诉记者,为了让股东和会员随时看到农场蔬菜种植情况和蔬菜长势,他们会定期将施肥、除草等过程拍成图片、视频发到微信群里,供会员随时查看。“股东会员可以随时监管蔬菜种植过程,参与采摘活动,亲眼看到有机蔬菜的成长过程。”

“我很看好这种模式,最重要的是能看到自己吃的菜的生产过程,这样的菜不仅吃得香,还感觉安全放心。”家住兰州麦积山路的市民丁先生说。

种了20多年大棚蔬菜的杨家店村民杨春阳如今是晁蜜生态农场的管理员,负责蔬菜种植和田间管理工作。“要是种的菜死了,我就要求拔掉重新种。坚决不用除草剂,一律人工锄草。菜上有虫子不要紧,难看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要吃起来可口。”杨春阳笑着说,“我们的整个生产过程完全按照有机的标准进行,不敢有丝毫马虎。”

西红柿菜棚子里,兰州市民魏希翠边摘边吃:“这个西红柿特别好吃,这才有我们二三十年前吃过的西红柿的味道。”

兰州的刘园园每周都会吃上从田间地头采摘来的新鲜蔬菜,她告诉记者:“市场上的菜都要用面水或淘米水泡一泡取掉药物残留,但这个菜我不会泡,用水一冲直接切了就炒,西红柿、黄瓜就直接当水果吃。”

今年新加入的会员孟全福是安定区葛家岔蒋家湾村人,他非常看好这种“众筹”种菜模式,他说:“晁蜜生态农场种植的有机蔬菜与一般超市里卖的无公害蔬菜相比,无农药残留,价格更便宜,而且营养价值更高。”

如今的晁蜜生态农场,俨然已成了消费者和农场主携手双赢的现实版“开心农场”。

新闻推荐

能人引领“开良方” 记“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龚志荣

本报记者孙海峰时值秋日,正是丰收的季节。临洮县太石镇三益村到处都是一派劳作的景象,自来水通村入户工程已在开挖建设中,电子商务服务站正式完成改造挂牌,一座座钢架大棚正在昔日贫瘠的土地上拔地而...

临洮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洮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