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能人引领“开良方” 记“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龚志荣

甘肃日报 2017-10-17 05:24 大字

本报记者孙海峰

时值秋日,正是丰收的季节。临洮县太石镇三益村到处都是一派劳作的景象,自来水通村入户工程已在开挖建设中,电子商务服务站正式完成改造挂牌,一座座钢架大棚正在昔日贫瘠的土地上拔地而起,日光温室里绿色无公害蔬菜长势喜人……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全县有名的“南北两山夹一沟”的贫困村。

改变这一切的,正是村主任龚志荣。今年10月,他获得了“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2013年底,通过县里实施的“能人引领”工程,原本在外地开公司的龚志荣被推选为三益村新一届村委会主任。

水难吃、路难行、耕地撂荒严重、缺乏产业支撑,曾经是制约三益村发展的几大瓶颈。

龚志荣上任后,首先针对三益村存在的出行难、吃水难等问题,整合资源,在三益村实施了自来水入户工程,让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村民们终于不用为了喝水而跑几十里路了;拓宽了村内巷道,28公里的硬化路,将三益村及南、北、后山与外界连为一体。

紧接着,以他的甘肃跃雅森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为龙头,龚志荣流转、承包三益村和周边村土地1.29万亩,并一次性向村民支付了3年的土地流转资金82.5万元,同时吸纳100多名本村群众来公司务工。目前,曾经的荒山、荒地上,已栽植核桃、苹果、早酥梨、大枣、葡萄等特色经济林果3000亩,不仅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而且使经济林果成为三益村的新产业。

为了使三益村拥有稳定持续的致富渠道,龚志荣按照“政府+银行+合作社+贫困户”的***小额贷款模式,贷款460万元,由合作社统贷统还,统一规划了大棚蔬菜、资产收益、电子商务三大产业。

经过一番努力,三益村各项产业迅猛发展。通过项目补贴和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建设钢架大棚60座,同时由合作社统建双层钢架大棚,农户免费种植,发展蔬菜产业,合作社免费提供外包装,按照合作社注册的“洮沙三益”牌商标统一销售,打造蔬菜专业化生产销售模式,形成绿色、有机蔬菜品牌,供应周边县区甚至走向全省。农户按照合作社统一规划种植,每年从每个大棚的盈利中返还给合作社2000元,分10年还清建棚费用。

在南山,以核桃为主的1200亩林果基地也已建成。合作社将100多亩核桃种植基地免费转包给本村有发展意愿的26户贫困户自主经营,核桃树预计5年后挂果盈利,农户享有全部经营收益。林下土鸡养殖也实现了专业化、标准化发展,以“洮沙三益”牌为注册商标的林下土鸡,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农超对接等方式销售,走上城市人的餐桌。龚志荣还以转包的形式,将鸡舍承包给农户生产经营,第一年放养鸡养殖每户就净收益5000元。

不仅在传统产业上有所建树,三益村还将触角延伸到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2015年,三益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正式挂牌营业,如今在服务站的网点,村民们不仅可以请工作人员网上代购农资产品、家电、日用品,实现“网货下乡”;还可以在网上代卖农特产品、民俗工艺品,实现“网货进城”;进行各类缴费,譬如手机缴费、固话缴费、宽带缴费等;代收发快递包裹,预订汽车、火车、飞机票等也可实现。

光伏发电项目更是直接为村民带来了收益,装机1.2兆瓦光伏发电站已建成并网发电,25兆瓦光伏发电站正在建设之中,这些电站每年将拿出420万元给1400户贫困户进行***。这些项目的引进,使三益村开始在***精准脱贫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新闻推荐

临洮县检察院保障涉案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临洮讯临洮县检察院未检干警在办案中积极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在依法从严开展涉未检察监督工作中,体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关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过程中,未检检察官通...

临洮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洮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