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荒山上的“盆景”——临洮县生态“大观园”发展纪略

定西日报 2017-07-09 15:18 大字

王宏宾摄

本报记者王宏宾王亚海

通讯员穆军学

驱车出临洮县城一路向东,道路左侧绵延10公里的裸露的红色山体,让人感到这是一次荒凉的行程。突然间,一抹耀眼的绿色进入了视野,在荒凉的黄褐色大背景上,犹如沙漠中的绿洲,让人心神往之。

远远的这一抹绿色,就是临洮县生态“大观园”。而之所以成其“大观”,则与临洮县古槐里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狄道古槐里生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兼法定代表人赵建平多年来的执着和辛勤付出密不可分。

从“空想”到“震撼”

2012年,赵建平走进县林业局负责人的办公室,一股脑将自己打算在龙门镇三十铺村阳屲湾建设生态“大观园”的想法说了出来。“你的想法很好。但那个地方干旱缺水,又全部是红土,建设生态园不太现实吧。”林业局负责人当然非常支持赵建平的想法,但也要非常客观地将困难和问题摆出来。

虽然有些失落,但赵建平没有放弃。在这片干旱贫瘠的红土地上,从最基础的水、电、路着手,再到整地、种草、植树,继而发养殖、苗木、旅游,赵建平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研究经营盆景产业的思路,将曾经的“四荒地”变成一盆以荒山为桩的大盆景。

在1500亩的荒山坡上,赵建平就山取势,因沟成景,规划出了临洮生态“大观园”。在实地航拍的规划化图上,一个个主题突出、风景迥异的风景专业园,随山势次第分布。

“那边从高到低依次是向阳花园、玫瑰园、丁香园、葡萄园、牡丹园……这边是百合园、芍药园、宿根园、香椿园、桃园、杏园、梨园……”站在“大观园”核心位置的盆景园中,赵建平指点江山,如数家珍,给记者介绍初具雏形的园区分布情况。

赵建平告诉记者,在风景专业园规划22个特色观赏园,在县城看到的8亩地里和上山时道路两旁栽植的各种植物花卉,以后都会移栽到每一个主题园子中,每个园都会建设窑洞式的农家院落。“一园一景,移步换景,就是我们大观园的一大亮点。”

在已经成型的盆景园中,笔者看到错落有致分布的上百盆盆景。这些盆景,有的盘根错节,亭亭如盖;有的悬崖倒挂,凌空欲飞;有的枝展叶舒,婀娜多姿;有的鲜果累累,红艳欲流;有的老根遒劲、怪石嶙峋;有的奇花点缀、山水成趣……真可谓盆景洞天、风景独好,每走一步都让人驻足流连、思绪万千。

2017年,临洮县委书记石琳来到这里检查指导工作时,面对这样的景致和满山的绿植,“震撼”二字脱口而出,并对“大观园”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以家庭农场、植物园为主业,突出创意农业、观光农业和有机蔬菜、生态林果业及盆景花卉产业,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区,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是啊,原先满目荒凉的“四荒地”,如今却是一片秀美、一片盎然的生机。

“飞入寻常百姓家”

5年前,赵建平站在这块荒山上,心情难以平复。“曾经是一片大好林场,如今却是如此荒凉,我一定要再造一片秀美山川。”从那时起,一种朦胧的为民情怀已经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靠着盆景发家致富的赵建平,没有“挟技居奇”,而是打算把自己的技艺教授给当地群众,形成盆景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让当地群众和他一样发家致富。

赵建平告诉记者,经过近10年的实验,他所创立的古槐里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成功掌握木质根系盆景栽培专业技术。目前,此栽培技术在全省范围内属独有,一旦推广成功,当地农民从中获益很大。

“我们已经和当地村民达成协议,并举办了几期培训班,村民大多掌握了盆景制作的基础技艺。”临洮县古槐里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雪珍介绍说,以后村民就负责培育制作,销售有合作社负责,完全没有顾虑。

赵建平还给记者算了一笔他无数次给村民们算过的帐:1平米可栽培育制盆景木质根系85至100株,1个枝苗1毛钱,1亩地可培育1万多枝,3年下来,一枝按20元计算,就是20万。说起利润,赵建平信心满满:“在咱们西北发展农业,还有比盆景效益更好的吗!”

李国华,是从一开始就和赵建平一起建设园区的村民,如今他已经成为园区的“全能”管理人员。“一年除去吃饭开销,能拿到手6万多块钱。”李国华说,就是凭着在园区务工,他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李世平老人已年过七旬,是被农业生产“淘汰”了的人了,但他没想到,在这个生态园里修剪花木的零工活,一年也可以拿到三四千块钱贴补家用。

(下转第六版)

新闻推荐

临洮县世行贷款贫困片区产业扶贫试点示范项目良种牛采购招标公告

临洮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已从世行申请到一笔贷款,用于支付贫困片区产业扶贫试点示范项目的费用,并计划将其中的一部分贷款用于支付该项目中良种牛采购合同项下的合格支出,按照世行项目的采购要...

临洮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洮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