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上接第二版)当我提出要编一本以临洮

定西日报 2017-07-02 14:59 大字

(上接第二版)当我提出要编一本以临洮籍人物事迹为内容的书时,他十分赞同,看了我写的人物文稿后。我问他用什么书名时,他略加思索后说道,就叫《洮河儿女创业纪实》吧,不久为我的这本人物通讯集撰写了序言。他写的这篇序言以《人物是历史的标识》为题,发表在《洮河》文学杂志第10期上。前些年,吴辰旭来家乡临洮参加公祭老子活动,见到过几次。前不久,他和《甘肃法制报》张生平社长一行来临洮观光、游览,又一次有幸见到他,词作家于平和我一起陪同,聆听了他对家乡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事业的高见。

我和已故临洮籍诗人、作家于进的交往,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他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成为一位较有名气的农民诗人时,因我在县委宣传部工作的缘故,多有交往,距今已整整40年。在诗潮汹涌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和夏羊、老乡、何来、吴辰旭、林染等一批诗苑明星一道活跃于陇上诗坛,以诗名世,受到诗界瞩目。他甘肃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临洮师范教书,后又去定西、金昌,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从事新闻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为党的新闻事业献出了青春年华。他在新闻与文学领域“两栖作战”。无论工作多忙,创作始终没有停步,而是随着思想的更加成熟和眼界的逐步扩大,文学之路越走越宽广。创作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百余万字,散见于《诗刊》《中华散文》《飞天》《甘肃日报》等报刊,收入多种选集。1995年我曾趁去金昌开会的机会去他当时的工作单位金昌人民广播电台,专程拜访过他。陆陆续续地从报上看过他发表的一些作品,也知道他文学创作方面的一些情况。进一步了解作为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的于进,还是读了《于进作品选》之后。这部作品集获金昌市“五个一工程”一等奖、第三届甘肃黄河文学奖二等奖。他生前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协会员、金昌市作协主席。通过采访,在占有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完成了人物通讯《他从洮河岸边走来—记临洮籍诗人、作家、评论家于进》,刊登在2010年8月15日《定西日报》西部周末版和2012年第12期《洮河》上。2013年,我的第二本人物通讯集《他们从洮河畔走来》出版时,他应邀写了序言,这篇序言后来发表在《洮河》文学杂志第14期上。早些年,于进回老家探亲,见面后交谈的多是文学创作方面的事。那时知道他患病,但没有想到他竟会在2015年年末因病去世。对于他的离世,我深表哀悼,撰写《怀念于进同志》一文,发表在《定西文化》2016年第1期上。他逝世一周年之际,我怀着无限思念之情,又以《他把一生献给文学事业》为题写作怀念文章,刊登在2016年11月13日《定西日报》西部周末版上。

我作为一名新闻爱好者,采写了他们几位,但深知,陇中大地是一处深具文化蕴涵和文学传统的地方。从古至今,人文蔚起,群芳竞秀,单就文化艺术方面来讲知名人物也数不胜数。因我的写作能力和条件的限制,写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尽管自己无法用美妙的文字为他们增添光彩,但忠实地记录了他们的业绩,呈现给读者的是生活中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感情。为给家乡赢得荣誉的文化名人作传,是我的荣幸。我能够和他们结缘感到无比自豪。

新闻推荐

“蓝天模式”的扶贫效应——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信贷支持助力***小记

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8月,注册资本1亿元,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总资产3.8亿元。公司现有员工278人。公司被省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被中国淀粉工业协会...

临洮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洮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