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为媒”朋客来
本报记者晁君杰吕瑞芳
黄土高原的夏季姗姗来迟,前去临洮县洮阳镇车刘家村一睹牡丹芳容的游客却是争先恐后。
时下,在这个村曹家坪社举办的中国·临洮第二届紫斑牡丹文化旅游节正值节日期间,一个小小的村子,停满了各地牌照的车。
“我平常在外地打工,专赶这两个月回来摆点小摊,没想到就这几日,每天都有不下千元的收入。”村民王俊的烧烤摊前围满了人,他说,以前光想着去外面挣钱,这些年县上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如今村里依托牡丹园,风风火火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越来越多的人吸引而来,我寻思着开个小卖部,也不用去外面挣辛苦钱了。
近年来,临洮县围绕“旅游活县”“文化兴县”总体目标,按照“在农业生产上嫁接旅游,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就地融合、互动发展”的总体思路,在优势特色花卉——牡丹上大力投入开发,以牡丹为媒,一条“美丽产业链”正在悄然形成。
“现在正值牡丹开花期,每天接待4000多人,村民们没有闲着的,除了自己做生意,就是参加临时管委会,负责节日期间的卫生、引导车辆等工作,每天也有一百元的收入。”该牡丹基地负责人曹佰平说,尤其是紫斑牡丹,作为本土花卉,不逊于洛阳牡丹,更是吸引了省外、甚至国外的游客、专家前来观看,黄土地上的牡丹更“金贵”,更“耀眼”。
记者了解到,临洮县紫斑牡丹集观赏、苗木、食用、药用为一体,成为当地培育发展的重点产业。截至去年,该县花木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产值达4.5亿元;其中牡丹种植5000亩,产值达5000万元。象征富贵祥和的牡丹,正在成为临洮人的“致富花”。
车刘家村曹家坪社的兴旺牡丹基地占地70亩,是临洮县内牡丹种植规模较大的基地之一,以乡村休闲旅游为契机,该村在基础设施、危房改造、富民产业等方面大力改造提升,并着力进行室内环境卫生整治和旅游接待点建设。
“跟着牡丹我们也美了起来,这里以前和附近村社没什么两样,现在则是红砖红瓦洋式房、铝合金的门和窗、山水画砖贴墙上、家家院里花儿香,浪上一趟想两趟。”
说这话的刘香玉和村里多数人一样,也将自家的房屋改造成了“农家乐”,“我的地里种的是牡丹、芍药,这些日子重点做餐饮,忙不过来还得雇人。”说话间她扳起了指头,“一年下来,花苗能卖六七万,农家乐能挣个四五万,鲜切花、花籽也能卖些钱。”刘香玉笑得像花儿一样。
看到村里络绎不绝的人流,老一辈人也坐不住了。
在牡丹园跟前住着的曹希雄今年70岁,养着几十头牛羊,老爷子笑着说:“这牡丹园里上的都是牲口的有机肥,我这一把老骨头啊,明年还要再多养些,不为别的,就为了让咱临洮的牡丹好好长,来看牡丹的人多多夸!”
新闻推荐
“我有不少身家千万的朋友,经常在世界各地旅游,但这不是我要的生活,我想把荒山穷沟变成青山绿水,让乡亲父老早点摆脱苦日子。”说这句话的,曾是白手起家身家千万的创业者,现任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太石镇...
临洮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洮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