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移民搬迁托起山乡致富梦 “黄峪新区”建设如火如荼
●塔吊林立,工程车辆来回穿梭,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5月9日,“黄峪新区”各项建设正在紧张进行中。
●2012年,七里河区决定以“整乡扶贫开发”彻底改变现状,把黄峪沟建设成富裕乡。此举得到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市政府当年出台《关于支持七里河区黄峪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工作的意见》。
●5月9日,该实施意见下发近两年之际,记者前往七里河区黄峪乡探访“黄峪新区”建设进度,当汽车从龚家湾前往黄峪沟约10分钟路程,眼前呈现出一个热闹的大工地……这一片正在开垦的热土,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黄峪新区”会诞生,矗立,黄峪后山5个行政村的村民将举家告别山乡,在黄峪新区安家。
一期8栋楼年内可搬迁入住
记者5月9日驱车来到黄峪乡王官营村,远远就看见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记者清楚地记得,2013年初,当黄峪新区还在规划中时,这里是一块块高低不平的耕地,记者曾遇到黄峪乡的干部们在忙着丈量和征收土地。
进入路边的一个工地,不便打扰忙碌的工人,记者来到工地的料场,与不怎么忙碌的材料管理员攀谈起来。“我们修建的这些楼房是黄峪后山农民的住宅楼,听说他们分房每平方米1000元左右,兰州政府对黄峪山区的扶贫政策太好了。”这位带着四川口音的管理员羡慕地如是说,“一期工程8栋楼年内可满足入住条件。”黄峪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祥荣介绍,根据市政府《关于支持七里河区黄峪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意见》的规划和任务安排,2013年以来,黄峪整乡扶贫开发建设工作的重点为王官营村小城镇建设和后山各村移民搬迁工作。
据介绍,目前,用于“黄峪新区”工程建设的1125亩设计用地已完成950亩的征用工作,已全部交付区城投公司使用。剩余175亩的土地征用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之中,预计本月底前即可全部完成并实现交付。移民安置小区一期工程在建高层8栋,总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1077户,其中2、4、6、7、8号楼已封顶,1、3、5号楼主体工程全部完工,一期工程的8栋楼预计10月份即可满足入住条件。另外,二期工程9至17号楼9栋楼的基坑已全部挖好并刷坡,喷铆支护全部完毕,井桩已大面积开挖,预计2015年完工,满足入住条件。
“目前,移民搬迁安置方案正在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本月即可报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审核。”金祥荣介绍,区上初步确定移民搬迁村民购房价格为每平方米1000元左右,大部分房屋面积为70至90平方米,也有部分60平方米的户型。涉及移民的后山片区1537户6293人的入户摸底登记工作已全部完成。通过摸底了解到,由于贫困程度深,群众自筹困难,有七八成农户可通过自有能力或借贷完成搬迁,剩余两成多还得依靠整合有关政策完成搬迁。根据这一民情,黄峪乡通过多方筹措设立了30万元的小额贷款担保中心,还主动和农村信用社、甘肃银行洽谈,争取贷款帮扶和优惠政策,帮助村民解决资金困难。
整体移民搬迁彻底解决贫困问题
在兰州人的眼里,黄峪乡几乎是贫穷的代名词。这里村民们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等等问题,让这里的百姓在脱贫致富路上举步维艰。七里河区农工办负责人说,黄峪乡东接西果园乡,南交临洮县何家山乡,西与永靖县青山乡、西固区金沟乡毗邻,梁峁起伏,山、沟、台地交错分布,基础设施落后,自然条件差,贫困人口集中。
很长一个时期,各级政府对黄峪乡持续扶贫,尤其是南部山区对交通条件落后部分村连年“输血”,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区扶贫办负责人仍然无奈地说:“由于‘造血\’功能不强,若遇收成不好、供学生上学、有人生病等,稍有变化就又返贫,持续着反反复复的脱贫——返贫的怪圈。”
“整体搬迁后黄峪的贫困问题将彻底解决!”金祥荣信心十足地介绍,利用乡政府所在地王官营村毗邻主城区的有利条件,大力实施后山赵李家洼、尖山、王家庄、邵家庄、鲁家5个行政村整体搬迁下山工程,到2015年,将王官营打造成可容纳3至5万人的新型小城镇。并借助黄峪新区小城镇优势,将周岩坪以东2000亩范围规划为集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流通、加工为一体的扶贫产业创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乡村工业和仓储物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民转型就业提供充足的岗位,以带动全乡经济发展。
据了解,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贫困问题,七里河区决定对生存条件恶劣的后山5个行政村(赵李家洼、尖山、王家庄、邵家洼、鲁家)的1537户、6293人实行异地扶贫搬迁。对王官营、中庄、陶家沟、张家岭等行政村涉及土地整理整合的650户、2600人也进行搬迁。
多举措保障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下山上楼,看似简单,但对黄峪后山的村民来说,他们世代以耕种山地为主,许多人从来没有离开过耕地,上楼后饭碗如何保障?
金祥荣说,后山5个村实行异地扶贫搬迁政策,王官营等村通过宅基地用地指标有偿转让、个人自筹等方式,解决搬得出的问题。同时,通过户籍改革、社会保障、就学就业等公共服务,解决稳得住的问题;通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开辟产业园区、发展来料加工等产业项目,达到户均2名产业工人,解决能致富的问题。
“针对45岁以上没有文化,离不开土地的一部分人,我们正在积极着想就业的对策。”金祥荣说,为解决一些离不开土地的人员就业,乡上谋划将蔡家山3000亩山地进行整理,通过投入把旱地变成水耕地,山田变成平地,整理后可长出1000亩左右,既能解决一部分离不开土地的人发展高效农业就业,还能建设一批农家乐发展旅游服务业。
采访中,黄峪后山的村民们对下山上楼充满期待和信心。“人们都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刚开始我们确实有顾虑,现在是期待早日搬迁。”鲁家村村民鲁文辉家的房屋有些陈旧,家中干净利落,家具齐全,但能明显看到,他们对家里物件的投入已经停止。他说,政府已宣传两年了,移民搬迁政策已家喻户晓,政策千载难逢,搬下去离城区近了,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方便了,而且居住的小区水电暖等等要啥有啥,周边还要新建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医院等等,关键是我们农民中一部分人可以继续种植设施农业,部分人可以通过培训在家门口当产业工人,还可享受城里人一样的社保等政策呢……
“希望搬迁速度再快些,优惠政策再多些”
采访中,记者看到温和的笑容挂在黄峪沟老百姓们的脸上——不久的将来、他们将在“黄峪新区”安家。在倾听了乡亲们对整乡开发政策叫好的心声的同时,记者也了解了大家的一些顾虑和期盼。
“大家都希望搬迁速度再快些,优惠政策再多些。”邵家洼村党支部书记邵世龙说,去年乡上组织摸底,全村499户一致赞同搬迁,今年4月中旬又组织了一次有关分房等具体问题的征求意见。入户过程中,群众普遍希望,搬迁的速度能够再快一些,因为两年来,村上的房屋建设基本停止,雨季汛期来临,部分旧房已成了危房。
同时,群众普遍反映,按照区上初定的每平米1000元的价格,每个家庭下山上楼的成本在10至15万元,对村民来说不是小数目,希望能够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减小搬迁的压力。同时,大家还希望下山后,没有劳力的老人能够享受城市低保等惠民政策,帮助恢复搬家所伤的“元气”。
规划实施“四大工程”托起山乡致富梦
黄峪新区建设是一个庞大的民生工程,远不是下山上楼和进城务工这么简单。
“黄峪新区建设是一系统工程。”七里河区农工办负责人介绍,整乡扶贫开发涉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自市上83号文下发后,七里河区把握契机,先后编制完成了黄峪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示范区总体规划等十多个规划,制定了移民户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产业发展、易地搬迁后原村庄用地、落实土地整理复耕等十多个相关政策。
按照规划,黄峪新区重点实施“新型城镇带动、生态移民搬迁、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配套”四大工程,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大力发展“仓储物流加工、都市现代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三大产业,积极探索和实践三化同步整乡推进的经验,促进黄峪乡转型跨越发展,为全区乃至全市扶贫连片开发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其中,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将着力实施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万亩百合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万亩高效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工程和万亩生态旅游休闲基地建设工程。目前,伴随着移民搬迁的顺利进行,这些项目也在按规划顺利推进。
“后山村民原宅基地将变良田。”金祥荣介绍,目前,黄峪新区建设1888.5亩的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已得到省政府正式批复,等到后山5个村的整体移民搬迁完成后,将对原宅基地进行整理复耕。
“目前,基础设施,特别交通问题是制约黄峪新区发展的瓶颈。”金祥荣坦言,随着黄峪整乡扶贫开发的快速推进,对黄峪乡来说,基础设施的配套和相关扶持政策的完善,显得比资金更为重要。采访结束时,这位基层干部信心十足地说,虽然加快黄峪新区建设要面对许多困难,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到2016年,黄峪乡一定提前4年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变贫穷黄峪沟为富裕乡。
新闻推荐
本土文化与经典歌剧的一次完美融合 《貂蝉》唱响上海国际艺术节
11月5日晚,应邀参加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甘肃原创歌剧《貂蝉》在上海大剧院率先亮相,国人熟悉的甘肃美女貂蝉在舞台上演绎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精彩故事,赢得了一贯“挑剔”的上海观众热烈的掌声,传...
临洮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临洮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