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好黄河文化牌

兰州日报 2014-04-10 17:42 大字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是丝路重镇、山水名城、黄河之都。悠久历史孕育了古老金城,兰州“因河而生、因河而存、因河而盛”,黄河与兰州的生存、发展、旅游密不可分。兰州旅游要充分利用黄河风情线这张名片,通过精心打造百里黄河风情线,大力发掘黄河历史文化,加强对外宣传推广,才能真正打好“黄河牌”。

笔者以为要打好“黄河牌”,具体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把好宣传推介关。黄河风情线经过14年的建设,已经成为全国最长的市内带状景观公园,山水形胜,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独具特色,已经成为兰州的一张新名片。俗话说酒好也怕巷子深,当前黄河风情线缺少形象宣传,外界的知名度并不高,还没有形成品牌推广出去。就拿本省地县人员来兰,主要嚷着要去五泉山看看,很少有人主动提出游览黄河风情线,外省的游客知之更少。因此要通过中央四台等国家级媒体,大力向外宣传展示黄河风情线,把美丽如画的黄河风情线推介到全国。上海有外滩,南京有秦淮河,杭州有西湖,通过外宣,提高黄河风情线的知名度,让各地的人提到兰州就能想到黄河风情线。

第二,扮靓黄河风情线。目前黄河风情线经过多年建设,形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绿色长廊,南北滨河路上龙源园、黄河母亲、水车博览园、湿地公园等景点像明珠散落期间,绿树掩映,一座座造型各异的桥梁似彩虹飞架南北,羊皮筏子、快艇、游船在河面摆渡穿梭,具备旅游观光的条件。但从细节上还有不足的地方,从宏观上还有提升的空间。因此今年要借助提升整治黄河风情线的契机,从细节入手,对每一处景点、游园、亲水平台都精心设计,全面改造基础设施,进行换代升级,增强景观的可视性,对沿河的枯枝败叶生活垃圾进行清理,河道内的树木进行修剪,游园花圃一律绿化美化,达到鲜花常开。在风情线配套建设一些咖啡屋、茶馆、牛肉面馆等,供游客品茶吃饭休息。加强对风情线的日常管护,保持卫生清洁,对风情线上遛狗拉屎、长椅上睡觉、攀爬雕塑等不文明行为,要及时纠正。

第三,发掘黄河历史文化。兰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如四库全书藏书楼文溯阁、百年中山铁桥、黄河母亲雕塑、丝绸古道雕塑、兰州碑林、兰山“华夏第一长廊”、读者出版社、黄河水车、羊皮筏子、金城关民俗文化街等,以及建设中的黄河楼,历史文化非常丰富。要通过对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重点在文化上做文章,增加文化吸引力。在宣传图册、导游解说、展馆介绍词中,增加历史文化内容。通过介绍历史文化,增加旅游的内涵,提高兰州的美誉度。黄河旅游表面是一种自然景观游,但更深层次是历史文化和地方民俗见长的游览。今年开通水上公交后,游客还可以走水路到天下第一梨园的什川,观赏百年梨园,喝茶休闲。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发展黄河两岸都市老工业基地旅游、都市高校校园旅游和伊斯兰特色建筑观光旅游。通过文化打好“黄河牌”,就可以带动兰州旅游市场的全面发展,游客就会把兰州作为旅游目的地,而不是作为旅游中转站。

第四,开发地方旅游产品。要在开发旅游产品上下功夫,除了兰州的百合、玫瑰、白兰瓜、大板瓜子等土特产以外,还要开发旅游纪念品,让游客能够自由选择,带回自己喜爱的纪念品。比如将黄河母亲、平沙落雁、中山铁桥、丝绸古道、黄河水车等,做成微缩工艺品,加上刻葫芦、铜奔马、黄河石等,开设纪念品销售点,出售地方民族文化产品,这是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临洮县洮阳镇河口村村民闫建林创办家庭彩陶作坊,以马家窑彩陶为原型,探索出了烧制彩陶器的技术,全家人以制作彩陶为业,一年收入约30万元,走上了致富路。可见开发旅游产品潜力巨大,不仅增加旅游的附加值,又可促进当地人员就业。

新闻推荐

甘肃鸿盛公司10万吨岩棉产品深加工项目落户临洮项目占地465亩总投资4.7亿元生产节能环保产品

新项目助推转型,老国企易地重生。兰州沙井驿建材有限公司子公司甘肃鸿盛岩棉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岩棉制品暨深加工生产基地项目年内在定西市临洮县开工奠基。这是市政府国资委深入贯彻落实省委...

临洮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洮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打好黄河文化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