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洮河摆渡人

兰州日报 2012-10-11 21:08 大字

洮河,有一种古老的斯文和现代的时髦,她那淙淙流去的感觉就是一首引人入胜的抒情歌曲,她滋补着两岸的田地,养育着炎黄子孙,运送着需求,是人类的母亲。

夏天里,那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白亮,闪着粼粼波光,欢畅的流向黄河,流向刘家峡水库。

受朋友之邀,又相约三位好友,开车去洮河甩钩垂钓。从兰州出发,经过三个小时约一百二十千米的行程,到达临洮县的洮河渡口。离开闷热、浮华的省会,站在洮河岸边,无论天气多热,洮河上是不缺凉风的,立马觉得脑清目亮,心胸豁然开朗……

据当地朋友介绍,图清净、钓好鱼、享悠闲,最好到对岸那个大水湾处。采纳良策,我们把车存入村委会大院,背上竿、包和行囊,走下河岸,登上十余米长、两米宽的木船向对岸划去。

在船上,当地朋友首先介绍了洮河:“她是黄河水系的重要支流,甘肃省第三大河,千万年来,惠及甘、青两省人民。随之,朋友又说起给我们划船的摆渡人。别看他黑瘦个小、貌不惊人,年近六旬,在当地可是名人。他从十六岁接替父亲在此摆渡,风风雨雨四十多年,经历多少凶险,干过多少善事,就像这洮河的浪花,看不够、数不清……

凡是乘过这条船渡过河的人都清楚,摆渡人除了种几亩河滩地维持一家三口人的生计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摆渡上,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总是有求必应。乘船过了河的人,有钱的给个块儿八毛的,没钱的说一声也行,摆渡人对此从不计较,天长日久也就赢得了好名声。

摆渡人所处的地段,河的上下两端各五六千米范围内均无过河的桥梁和渡船,丰水时河宽七八十米,枯水时仅有三四十米。他的居住地是汉民村,对岸则是回民之乡,两岸约有几百人靠此渡船,互通有无。

记得那年“三九”天,雪花飞舞,寒风刺骨。正在睡梦中的摆渡人被阵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爬出温热的被窝,披衣下炕开门一看,竟是村上医疗室的老大夫和一名女护士。经询问得知,河对岸有一位回民妇女难产急需救治。摆渡人二话不说奔向河边,驾船往对岸急速划去……

又有一年,“三伏”的一天,天空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河对岸传来呼喊声。摆渡人站在屋檐下望去,见两老一小背着行李,冒雨要过河。他也不言语,回屋抱了几根竹竿,拿了一大块彩条布,三下五除二给渡船搭了个遮雨棚。冒着豆粒大的雨点和河水暴涨的危险,过河接上三人稳妥平安地返回。摆渡人在这三人的感激声中得知,年龄小的那位是当地回族考上外地大学的第一位大学生,怕耽误报名日期,故冒雨前行……渡船仍在前行,桨声和水声是迷人的交响,那属于坚实木料碰击所发出的清音,陪衬着汩汩的水声,成为悦耳动听的二重奏;阳光热情的当头照着,河风慷慨地迎面吹着,我们的心情宛如炎热的夏天,嘴里含了一块冰,冬天揣了一团火般熨帖、舒畅。

朋友还提起了摆渡人三十年一遇的喜事。去年春节期间,大学毕业留在省城工作的摆渡人的独生儿子,领着女友回乡结婚。他们的喜讯像天空炸响的二响炮,惊动了洮河两岸……

话还没说完,渡船已经顺利地到了大水湾,我们同摆渡人约好回程时间,就搬东西下船了。我目送摆渡人划船远去的背影,豁然醒悟,这是一幅泼墨写意的国画:在那画面中,上面是蓝天白云,两岸的黄麦青黍茁壮茂盛,河鸥野鸟在远处频闪白翅,渡船船头一面三角小红旗迎风招展,坐着的摆渡人,铺衬得洮河水更加浩渺、宽阔……

新闻推荐

兰州好人为贫困小学献爱心

近日,兰州好人高平带着满满一车的捐赠物资,和另外几位兰州志愿者驱车前往临洮县进行捐赠。满载着爱心的学生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等物资通过爱心捐赠仪式,送到了孩子们手中,拿着崭新的衣物和学习用品,孩...

临洮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洮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洮河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