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曹桂娥:坚守乡村30年的“奶奶老师”

甘肃日报 2012-09-11 00:30 大字

(接1版)

曹桂娥至今说起她的高考志愿时都有些遗憾,“我当时想考西北师范大学,就想当老师,可惜分数不够。”1988年,曹桂娥考入了陇西师范学校,毕业后她转了正,终于正式成为一名老师。

家长不找才算好老师

陇西师范学校毕业后,曹桂娥仍是包班教师,一直到后来学校里老师多了,才开始分科教学。“其实我擅长教语文,但是学校里缺数学老师,我就被校长指定教数学。”

曹桂娥的数学课孩子们很爱上,有两个原因。一是曹桂娥上起课来很容易懂,“农村的孩子见过的不多,讲抽象的数学概念太难懂。”曹桂娥最爱拿身边的东西举例子,讲到长方体的表面积,曹桂娥会说:“你家盖了新房子要刷墙,为了不浪费涂料,你得先帮爸爸算一算长方体的表面积。”讲圆锥体时,她就让孩子们想一想秋收时家家户户碾完场,都会把麦子堆成圆锥形。二是曹桂娥布置的家庭作业很少,就算有作业也从来不留难题,“农村孩子回家没人辅导功课,留了难题孩子们也不容易完成。”曹桂娥会把难题留在课堂上讲,能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尽量不布置回家做。

曹桂娥曾经带过一个叫魏成斌的学生,这个孩子是从山里一所小学转学过来的。在原来学校,魏成斌经常逃学、不写作业,老师们都不愿意管他。

魏成斌的爷爷奶奶找到了曹桂娥,听了魏成斌的情况,曹桂娥说:“你把娃娃领到我这里来。”

换了个新环境,魏成斌上课还是心不在焉,但是曹桂娥发现其实他很聪明,学习并不算太差。后来,魏成斌只要做对一道题,曹桂娥都会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他,如果有为班里同学服务的机会,她就会让魏成斌去做。慢慢地,她发觉魏成斌上课时专心了很多,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曹桂娥还经常在他有进步时送一些小奖品。后来,魏成斌成了班里的尖子生,数学能考90多分。

在曹桂娥班里受关注最多的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曹桂娥会让他们轮流当班干部,有难题会单独给他们“开小灶”,而他们受到的表扬和鼓励也最多。曹桂娥觉得,只有差生的成绩上去了,一个老师的工作才算成功。

曹桂娥评价老师有一个标准:“如果家长不来找,说明你这个老师当得还不错,如果三天两头有家长来找,肯定当得有问题。”曹桂娥当老师30年,不仅来找她的家长很少,她带班的成绩也不错,在临洮县200多所小学中,曹桂娥带的班毕业成绩拿过两次全县第一,最差的成绩也是全县第十九名。

当老师是件琐碎的事

曹桂娥的娘家和婆家都在学校附近,周围的人曹桂娥基本都认识。有时候中午家里吃着饭,有学生家长来串门,说着说着也就把孩子的情况沟通了。

和家长们熟悉,也让曹桂娥的教书生活变得很琐碎,孩子们学校里的事情要管,回了家很多事情也要管。有一天,班里的马云宝和家人闹了别扭,放学很久了都没回家,家长把电话打到了曹桂娥这里。那天晚上,曹桂娥和家长冒着大雨在村子四周到处找孩子,一直到夜里十一点才从两三里外的一个建筑工地找到了马云宝。

史玉珍和曹桂娥一起工作了二十多年,她眼里的曹桂娥是个善良的人,也是个爱操心的人。“她在这里教书这么些年,学校附近的人对她评价好得很,都争着把娃娃往她班里送。”

“要是有哪个娃娃家里条件差,她就把自己孩子的衣服送给他穿。要是有了好吃的,见了娃娃这个给上一块,那个给上一块,当自己孩子一样看待呢。”

王家大庄小学离垃圾场要走十分钟的路,孩子们经常拉着架子车去倒学校的垃圾。史玉珍时常看见曹桂娥下班的自行车上捎着一大袋垃圾,以减轻孩子们的劳动量。

几年前,曹桂娥当了校长,但是爱操心的习惯一点儿没变,“她闲下来就在操场上到处转,哪里脏了、哪里需要修补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史玉珍说,“学校里每次大扫除,曹桂娥提上笤帚就往厕所这些难扫的地方去,怕娃娃们不会干。”

曹桂娥是个容易满足的人。别人买车开,她却一直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每天在县城的家和学校之间往返,“我觉得骑自行车好得很,低碳环保。”别人都想着从乡村小学往城里调动,她却从来没有过这个想法,“这里挺好啊,离县城也不是很远。”很多人都抱怨钱不够花,曹桂娥却笑呵呵地说:“我就觉得这些工资足够花,钱多少是个够啊。”

今年是曹桂娥当老师的第30个年头,学校一年一年的变化她都看在眼里,土房子变成了新教学楼,自己带出去的学生有些考上了大学,有些在外面打工有了出息。“30年说快也快,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去了。再过几年,我也该退休了。”

就算退休,曹桂娥还是这王家大庄的人,就算不当老师了,村里人还会记得这个说话笑呵呵,走起路来一阵风的“奶奶老师”。

新闻推荐

四万多户残疾家庭有了新房

残疾人吴文成被妻子搀扶着在新房门前活动。本报记者 徐俊勇  从20...

临洮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洮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