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巅峡小有长江三峡的韵味山崖上的栈道孔据说是当年的
海巅峡小有长江三峡的韵味。 山崖上的栈道孔。 据说是当年的采煤遗迹。 岳麓山上的文峰塔,它让人想起杨继盛在临洮的事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是李白笔下的美景,谁知就在距离兰州不远的洮河上也有一座这样的峡谷,虽不见一片孤帆远影,也令人惊叹不已。
这座峡谷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揭开它鲜为人知的一幕之后,将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呢?
唐诗中的洮河
这是一条无数次走进边塞诗中的河流,高适、岑参、王昌龄……在众多诗人的笔下,它被笼上了一层层悲壮色彩,这是条充满人欢马叫的河流,也是一条被鲜血浸染的河流。
这条河就是洮河,一条飘荡着边塞诗的河流。洮河发源于甘南草原的西倾山东麓(碌曲县),顺着高原一路而下,奔向黄河而来。出临洮县城后,我们基本上就与洮河相伴而行,目标是距离县城约30公里处的南屏山一带。临洮的朋友告诉我们,洮河流经南屏山时,要从一处极为狭窄的峡谷中穿过,这就是海巅峡了。峡谷中山崖高耸,最窄处只有三四米,似乎只能容一艘小船通过,很有“两岸青山相对出”的神韵。
此时,正是9月初,洮河两岸最为美丽的季节。出县城不久,就是一道横跨洮河的大桥,过桥后,一路逆流而上。边塞诗中的洮河,应该是一条波涛汹涌的河流,而真正到了洮河边,我们才发现洮河是一条有些文静的河流,这条源自于甘南草原的大河,如今早已失去了“水寒风似刀”的苍凉。
河水缓缓而来,让我们无法把它同秦长城和曾经的孤城胡雁相连。
在历史上,洮河流域曾经孕育无比辉煌的远古文明,马家窑、齐家、寺洼、辛店这些代表中国远古文明的文化类型都在洮河两岸出土,至今仍是无数学者为之向往的地方。
翻开唐诗,我们会看到很多和洮河有关的诗句:“烽火照临洮,榆塞马萧萧。”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笔下的洮河,战争的硝烟弥漫在洮河两岸;而王昌龄笔下的洮河则已经是生死相搏的战场了,“饮马渡洮水,水寒风似刀。”这是大军准备突击前夕的洮河;“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是取得胜利后的洮河。而岑参笔下的洮河则带着孤寂,流露出思乡的愁绪:“客舍洮水聒,孤城胡雁飞……”自然,更多关于洮河的边塞诗则充满了慷慨和悲壮,带着“家家壁上有弓刀”的豪迈。
峡谷名海巅
或许是承平日久,洮河中早已没有了昔日那种木筏漂流的气势了,河边滩地也变成了农田。路况不好,不时有重型工程车从我们身边经过。一个多小时后,车到了山脚下,停住。
眼前,是一条算不上路的路,只有二三十厘米宽,两边都长满了青草。看得出来,这条路很是与众不同,它修建在半山腰中,一直向山顶蜿蜒而去。
顺着小路,走了七八分钟后,路忽然消失了。原来拐入了一个极其低矮的山洞中了,这个低矮的山洞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山洞,而是当年引洮工程开挖的引水隧洞,引洮工程下马后,隧洞就成为大山两侧人们往来的捷径。而我们走的就是当年的渠道,差不多快被滑落的泥土填平了。
站在洞口高处,这里是海巅峡的一个高点,眼前的风光截然不同,田野尽收眼中,洮河缓缓而来,三三两两的行人,沿着山路慢慢走来。
其实,这里并不是观看海巅峡的最佳位置,仅仅能眺望到峡谷的入口而已。顺着原路走了一百多米,在山坡上找到了一处比较平缓的豁口,慢慢下到距离山崖上方一个比较平缓的平台山,这里可将海巅峡的全景一览无遗。
青山相对,如同两扇门,洮河从狭窄的山隙中哗哗流淌而出。峡谷并不长,大约数百米,我们一眼就从这头看到了那头。果然,这里和李白笔下的美景“两岸青山相对出”很是相似,唯一缺乏的就是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神韵。
在古代,这里曾是通往甘南等地的捷径,虽然山大沟深,人们穿行不便,但沿河而行的古人,顽强地在陡峭的悬崖上凿出石孔,修建成了栈道。从悬崖上宋金时期的碑刻中推断,至少在宋代,山崖上就有了栈道。如今,栈道早已损坏了,惟有悬崖上的栈道石孔仍在。
海巅峡的得名据说和鲁班有关系。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天,鲁班和徒弟来到这里,见到这里的山势,决定把这里堵住,使上游的下阁滩一带变成西海,造福百姓。鲁班就赶着两座山去堵洮河。谁知,一个徒弟泄露了消息,地主跑到河边上学了一阵鸡叫,鲁班一听鸡叫了,就不赶山了。结果,山就再也赶不动了。自然洮河中的金珠子也就变成了冰珠子。由于,这里的地势比鲁班造西海的下阁滩一带高,故而人们将这里称为海巅峡。
一段文人传奇
民间故事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毕竟只是传说中的人和事。翻开史书,真有一位名人在这里留下了他的踪迹。
他就是杨继盛。杨继盛是1551年被贬到临洮(当时为狄道)的,起因是谏仇鸾开马市。杨继盛在临洮的时间并不长,大约一年四个月。算起来,这位大名人仅仅是当时县上的四把手,负责刑狱的典史,他除了断案神明外,还留下了很多故事。
杨继盛把妻子的首饰和自己的乘马卖掉,在临洮岳麓山开办超然书院,并且写下了他那副赫赫有名的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据说,杨继盛为解决书院的经费问题,还在这里开挖煤矿。当时,此地牧民比较反对,杨继盛亲自带着学生来到这里同牧民进行了协商,最后让利牧民,煤矿最终得以开采。
杨继盛当年所开的煤矿就在这里。我顺着朋友所指的方向看过去,果然,有一处山洞,尽管被人们封住了,但依然能看到采过煤的痕迹。想不到在这里同这位名人不期而遇。杨继盛曾经专门写了一篇《开煤山记》刻在了峡谷中的石壁上。朋友们说,只有在冬天洮河结冰后,从冰面上走过去才能看到。后来,在一个朋友处见到了其内容,《开煤山记》并不长,不到200个字,文章先说了锁林峡(锁林峡就是海巅峡)有煤山两处,一处在峡之西,一处在地竺寺前。我们所在的位置正好是在其中一处。接着又说,他和指挥使李子节,门人李维芳、陈恂、宋诰前去协商,在互利互惠下,煤矿得以开采。
站在峡谷边眺望,这里东依南屏山,南和康乐县接壤,不时有村民从引水隧洞中穿出。忽然,想起了清代诗人吴镇留下的诗句:“我忆临洮好,城南碧水来;崖飞高石出,峡断锁林开……”
千年间,唐代边塞诗中洮水的征战豪情,也逐渐演变成了一道道优美的风景,不知不觉中边塞之声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文/图本报首席记者 王文元
新闻推荐
报道时间 2001年7月 关 键 词 摧残幼女 善恶交锋 小茵子事件是人性善恶的一场正面交锋,罪犯的罪行令人发指,但同时也激发出了全...
临洮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洮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