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复兴,活起来火起来

青岛晚报 2022-02-12 06:03 大字

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大幕已启。城市更新,老城复兴历来是重点之一。在土地容积率低、部分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商圈沉寂多年、里院等历史文化符号聚集的市南西部,如何梳理、平衡好传承历史文脉、增强居民生活便利性、提升商业氛围热度等问题,是复兴历程中无法回避的难点。日前,市南区召开了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管理指挥部调度会议,市南区区委书记王锋强调,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是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造福全市人民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市南区提升功能品质、加快转型发展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明确了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的西部老城区,挂图作战,已经先行迈出了“开工即大干、起步即冲刺”的砥定复兴步伐。

1

修缮老楼留存记忆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漫步中山路,两旁的老楼承载着这座城市最初的记忆。自去年年中开始,周边居民发现,原本朝夕相对的老建筑陆续隐藏进层层脚手架、密目网中——中山路两侧15万平方米建筑外立面修缮工作正式启动。

11日,记者在位于中山路72号至74号的青岛商会旧址看到,经过几个月修缮,老建筑展露新颜,与原来相比,多了一份厚重的时光沉淀感。“目前青岛商会旧址外立面的修缮工作基本完成,前后耗时半年。”据承接该项修缮任务的山东省文物工程公司项目经理马行华介绍,青岛商会旧址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修缮时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能保尽保,不做大的改动;二是要进行保护性复原,去除不当改变。这就为修缮增加了难度。“接手任务时,楼体建有门头搭建房,结构变化很大。在没有原始图纸的情况下要恢复历史原貌,我们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查找历史资料、反复与老照片比对、建模,才拿出完美方案。”后期施工依然困难重重,建筑的部分原始材料要靠仪器检测确定,工艺、做法都要反复斟酌,特别是一些木作,全靠有经验的老木工师傅一点点手工完成。

青岛商会旧址只是15万平方米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了解到,经过前期调研,中山路两侧建筑被按区域划分为42处,其中不需修缮的仅12处,其余30处的修缮工程被分为三期。截至目前,青岛商会旧址、中国电影院等5处一期工程已完成;中山路21号—25号、中山路77号、中山路184号等11处二期工程正式启动修缮,计划今年全部完成;14处三期工程启动修缮,争取今年完成。修缮工作在深入研究青岛历史文化、理解建筑内涵的基础上,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力求还原历史建筑最美时期的风貌,充分挖掘它们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环境价值、使用价值,真正留存有温度的城市记忆。

2

产业活化导入活水

从2月4日开始,位于市南区宁阳路片区改造项目上街里·银鱼巷的本土网红品牌南枝小馆的主理人陈一达已经连轴忙了一周。回忆大年初四开工日,她感慨,有200余位顾客来“打卡”,人流量远超预想。事实上,春节期间,整条上街里·银鱼巷几乎店店客满,甚至有网友在点评APP上“吐槽”,好多店“人满为患”,逛到巷尾才找到一家人少点的店。

“从去年7月开业以来,营业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很多。”陈一达告诉记者,上街里·银鱼巷开街以来,南枝小馆成为首家入驻的店面,他们看中的正是宁阳路里院群自带文化积淀,同时又处于改造期,有机会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潮流元素相融合。没过多久,陈一达就明显感受到“街区的流量上来了”,Largo、BERRYBEANS等新“邻居”接踵而至。银鱼巷涌入了更多的回头客、新面孔。

作为市南区历史城区精心谋划保护开发、招商运营,推动落地的民俗文化街区品牌项目,上街里·银鱼巷已成为自带文旅特色流量的历史街区新空间,为老城区商圈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其实,自去年年初起,从海底捞、半天妖烤鱼等知名连锁餐饮品牌的入驻,到各大网红奶茶店聚集,再到时尚品牌、网红店落地,老城区商圈就释放出回暖信号

成功可以复制,特别是在同一区域内,成功的几率往往会更大。老城复兴,关键在于“量体裁衣”引进新产业、新业态。有“源头活水”注入,才能真正让老城打破沉默,活起来、火起来。

据市南区保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山路区域15万平方米建筑保护修缮,在去年实施8万平方米基础上,今年将全部启动剩余7万平方米已征收房屋修缮工作,目前正在推进5个项目建筑修缮施工,黄岛路片区二期项目二季度开工。5个项目中,中山路街区里院、黄岛路片区一期项目、潍县路19号等着力打造综合商业,这些区域将“打包”文创生活、餐饮娱乐、时尚商业、酒店住宿等品牌业态,实现老城区向消费空间的过度,唤醒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力。

3

文脉焕新老城塑魂

城与城、区与区之间的差别,不仅仅在于面积、地理位置,它们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传承形成了各自独有的精神特质。市南老城区的历史文脉是青岛过去的表达,同时也暗藏对未来之路的引领,更让青岛人产生一种集体的归宿感和认同感。

“先有中山路,后有青岛城。”作为老城区的地标,绵延百年的中山路积淀了深厚的商业、文化底蕴。老城区的里院群,则是青岛颇具特点的地域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建筑设计价值、人文价值,是青岛历史文化特色的生动体现。面对这些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如何守护、传承蕴含其中的历史文脉,不仅考验着老城复兴的“硬功夫”,更考验“软实力”。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自去年以来,市南西部老城在充分挖掘历史文脉的同时,继续想方设法实现创新性转化和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2021年年底,市南区“里院文化专题研究”项目启动。这一项目由建筑行业专家、文化学者和历史学家主导,阵容庞大、学术研究实力雄厚,跨越多层次、多领域、多种考察类型、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在为期一年的考察中,将进一步梳理里院发展历史,提炼总结里院文化学术价值,提出合理的保护与改造模式,从而守望好青岛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该项目标志着传承里院文化研究的新起点、延续历史文脉的新篇章。

今年春节期间,迎冬奥“玩艺”微市集、“虎虎生威”2022生肖剪纸名家邀请展、小小糖球会等春节年俗系列活动在小红楼美术馆举行。活动中,市民们近距离感受到剪纸、面塑、糖画、核雕、泥塑等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冬奥会等时尚元素的融入,更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走进、了解传统文化。

更值得期待的是,兼具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双重身份的中山路21号—25号将变身中山路城市记忆馆,有望今年开门迎客,将在传承老城历史、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教育功能等方面发挥新的作用。一系列有力举措,实现了历史文脉焕新,不仅为老城塑形,更为老城塑魂。

4

功能优化城区升级

城市,归根结底是市民生活的载体。城市更新,要以改善市民生活为主要目的。对老城区而言,要破解老旧痛点,靠优化功能才能吸引、留住居民、企业,不断提升区域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济南路、四方路、济宁支路等道路改造完成,今年下半年,黄岛路片区全部12条道路综合改造将完成。老城区停车难问题曾经困扰着市民。市南区以精工细作推动基础设施提升,推进中山路区域停车场建设及道路景观提升,目前,禹城路人防改造停车场、龙山人防停车场、六街口机械停车库3个项目正在施工,中山商城人防停车场、禹城路连接通道停车场预计二季度开工。这4处停车场大约能增加1000余个车位。

此外,一出火车站就能看大海的愿望也离市民、游客越来越近——青岛湾广场项目统筹青岛火车站周边前海一线、太平路地下隧道、栈桥海水浴场公园等同步策划,前期已完成项目一期土地整理,目前正在配合市级推进规划论证和方案策划等工作。

老城复兴为城市更新带来更多可能。尽管征途漫漫,更需久久为功,但令人欣喜的是,改变已经发生。城市的未来由每一个当下的瞬间决定,市南西部老城区的未来,值得更多期待。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张琰

新闻推荐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泰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债权转让通知暨债务催收联合公告

根据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泰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署的《债权资产转让合同》,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已将其对下下列债务人...

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