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便宜的一斤也得16块钱 “门外汉”吴德宝种葡萄种出好“钱景”农村大众报记者戎宁通讯员庞占英
吴德宝的6个大棚里种了11个品种的葡萄。“这三箱一共8斤,收你150块钱吧。”9月21日,禹城市梁家镇吴院村汇德有机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内,吴德宝正忙着招呼前来采摘的游客。大棚外,村民把葡萄分拣装箱,准备发往周边的商超。
回村种葡萄5年,吴德宝终于种出了一番名堂,父母和妻子也认可了他的做法,现在天天都来棚里帮忙。
回村之前,吴德宝在外边跑工程,并没有接触过农业。“虽然没种过地,但我一直觉得农业发展前景很好。”吴德宝说,“把想法跟家人一说,没一个同意的。”
放着一年十多万元的收入不要,非得回村种地,一家人大吵一架。吴德宝是个倔脾气,直接摔门而出。
家人的反对没有动摇吴德宝回村创业的决心。2015年,他建了两个大棚种葡萄。地里有个集装箱,本来是准备放些农具,他收拾了一下直接睡在里边。“一开始建棚的时候都生着气,我爹和我媳妇一趟也没来过,而且一下没了收入,前两年挺难的。”吴德宝说。
虽说决心很坚定,但对这样一个门外汉来说,怎么种葡萄是个大难题。省内外种葡萄出名的地方吴德宝跑了个遍,学了几个月。“我们周边县市也有很多种植户,隔几天就去一趟,算是到处拜师。”吴德宝说。
打从一开始种,吴德宝的定位就是中高端。“整个种植采用的是绿色防控,棚外50米一个灭虫灯,还有防虫网,棚内用的粘虫板,一个半月换一次。粘虫板七毛钱一张,一个棚里700多张。”吴德宝说,地上是银灰地膜,保湿、防草、驱虫。
大棚中间的空地上,吴德宝还种上了大豆、花生。“有时候客人来了,一看豆子长这么好想买点,我得给他们解释,这不是卖的,是给葡萄用的。煮熟发酵以后上地,自给自足。”吴德宝说,“所以我这葡萄卖得贵,最便宜的品种一斤也得16块钱。”
2017年,吴德宝的葡萄成熟了。一辆五菱面包,成了他打开销路的起点。自己开车拉着葡萄,到济南各个小区摆摊,一点点积攒客户。让家人觉得不可能卖上价的葡萄,被他卖脱销了。
看到葡萄这么受欢迎,家人同意他继续种葡萄了。没想到吴德宝“得寸进尺”,要再继续扩建。
“我得再建棚,产量上不去不行,得跟上销量。”“你种这么多,万一赔了怎么办,我不同意。”这是当时他和妻子的对话。
当时正赶上有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吴德宝没时间去,就让妻子去了。学完回来,妻子的一番话让吴德宝记忆犹新:“真该出去学习学习,扩建吧,我不拦着你了。”自那以后,妻子也一头扎进了葡萄棚里。
现在,吴德宝承包了40多亩地,6个大棚里种了11个品种的葡萄,能从6月供应到11月底。他不仅成立了禹城市梁家镇汇德家庭农场,还有了自己的品牌——源酺醇。“虽然有点拗口,但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来了客人,我们肯定是把最好的葡萄拿出来给他吃。”吴德宝说。
正是靠着对质量的严格把关,吴德宝的葡萄敲开了市场的大门。“现在,订单自己就会‘找上门’,不仅是通过电商,销量慢慢在增长,还有很多老顾客介绍来的,销售这块不用愁了。”吴德宝说,现在一家人都在围绕着葡萄转,日子越转越红火了。
新闻推荐
□记者张海峰贺莹莹报道草根网红现场直播,为丰收节参展农民营销助力。□本报记者张海峰贺莹莹本报通讯员...
禹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禹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