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作平台助力医院休养员恢复社会功能

大众日报 2019-05-01 10:00 大字

□本报记者孙亚飞

本报通讯员济泉新

4月18日,当记者来到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手工制作坊,身着病号服的王姓休养员(患者)正和心理咨询师张雯一同站在绢花制作操作台前交流。见到记者前来,王姓休养员点头向记者表示欢迎,随后便回到座位,与其他6位病友一道对操作台前的绢花进行最后的检查、包装。上个月,这间手工制作坊加工的部分“菊花”产品,已经成功销往了意大利。

“这位休养员曾患有严重的社交障碍。刚来作坊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一言不发,我们都一度怀疑他是不是不会说话。”想起初识这位王姓休养员的场景,张雯感慨,“随着对手头工作熟能生巧,不少病友开始主动向他咨询制作方法。一天,当一位病友问他会不会处理新到的一批绢花时,他的嘴巴动了动,轻声地回了声‘会’。声音很小,但我们听着却很惊喜。”

“为了提升休养员的自我认同感,我们还会根据他们的工作量发放‘工资’。‘工资’由医院财务处直接打到休养员的银行卡上。”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江景华介绍,作为鲁西北地区唯一一家以防治精神病为特色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1956年建院至今,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始终坚持让休养员有健康、有尊严、有价值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适合多种精神类疾病康复的诊疗手段。

“2015年,我们与济南的同行在探讨关于如何更好地开展休养员的后期康复时,提出了让休养员参与劳作的想法。经过反复论证,我们最终决定为休养员打造一处劳作平台。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为休养员提供的劳作不能太复杂。在对比多家企业后,最终确定与禹城的一家绢花制作企业合作。而且通过协商,这家企业同意以公益的形式与我们合作,不仅为我们提供半成品,还不要求工作量。”

江景华介绍,建设手工作坊的目的,就是希望精神康复后期的休养员可以通过手工劳动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帮助他们重新树立生活的自信心,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恢复社会功能,促使其在回归社会后具备自食其力的能力。据统计,2017年至2018年两年时间里,共计休养员63918人次参与绢花制作。

新闻推荐

关于禹城市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拨付的公告

各建筑业企业:根据德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及德州市财政局下发《关于转发鲁建建管字【2018】17号文件停止主管部门代收、代...

禹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禹城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