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健师资的“禹城办法”

德州日报 2018-05-30 00:00 大字

[摘要] 千方百计提供培训机会,实施教师成长1+1+N工程,探索积分制管理为主的评价方式——

□本报记者王倩倩本报通讯员高金霞焦清艳

“一个学生遇上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地区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希望。 ”说起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禹城市教育局局长张祖义深有感触。

禹城市教育局把师资水平提升作为教育发展“质变”的关键,直击教师专业发展“痛点”,探索出一套强健师资的“禹城办法”。

多渠道培训给老师们传经送宝

“有机会到烟台高新区跟岗学习,真是受益匪浅,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获得全新的体验和收获。 ”5月28日,谈起不久前的跟岗学习经历,李屯乡水寺小学教师李进荣高兴地说,尽管是最偏远的农村小学,但老师们每年都有机会外出学习。

去年暑假期间,禹城市教育局组织中层以上干部、校办总校长和部分中小学校长80余人,赴东北师范大学培训一周,紧锣密鼓的课程安排“干货”十足,大家开了眼界,换了脑筋。

教师、校长们的培训机会,得益于禹城市教育局制定了百名后备校长教育管理者培训计划、千名教师培训计划。为了给每一所学校配备好校长、好老师,禹城市积极组织校长、教师外出“取经”。“我们想方设法地让基层学校校长、一线教师参加层次更高、水平更好的培训活动。 ”张祖义说。

仅去年一年,禹城市教育局通过集中培训、远程研修、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累计培训教师12880人次,每名教师平均能参加2至3次各级培训,给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良好平台。

系列政策培优帮每个人找到“生长点”

“张老师,这几天安排了哪些教研活动? ”每隔一两天,禹城市实验中学教师张倩,就要跟辛店镇中学骨干教师张洪蕾通个电话,讨论一下教学进度,帮忙制定教研计划。张倩是禹城市初中语文学科专家团队成员,除了结对负责张洪蕾的培养,还要协助对辛店镇中学刘宁、张娟、马仁达等3名新教师进行培养。

这种交流,正是禹城市教师成长1+1+N工程的缩影。禹城市遴选学科带头人组建专家团队,1个学科专家团队成员定向指导1名学校骨干教师,再帮扶多名青年教师,定期进行全方位指导。“名师把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送到学校,骨干教师更是手把手地教,我感觉自己成长很快。 ”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刘宁信心十足。

为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禹城市推出系列培优政策。举办教学竞赛、课堂教学达标活动,重在检验提高全体教师的基本业务能力;组织各学校积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交流实践平台。

在禹城,无论是刚入职的新教师,还是业务日臻成熟的骨干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生长点”。“我们以网上远程研修为抓手,开展教师全员研修,以教师成长俱乐部为阵地,开展教师校本培训,以国培、省培为机遇,开展种子教师培养,以教师基本功、优质课比赛为平台,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步伐。 ”禹城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宝民说。

改进评价方式一线教师更有获得感

教师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常被比喻成“老黄牛”,但在禹城,以建设幸福校园为目标,以改进教师评价方式为重点,推动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让教师变身“千里马”。

这一点,李屯乡水寺小学校长张凯感受最深。去年,李屯乡调整小学校长3人,全是80后,30岁的张凯是其中之一。“只要好好干,成长就有台阶、有路子。 ”张凯说。

禹城市以绩效奖惩评先树优为抓手,探索积分制管理为主的教师评价方式,创造公正公平环境,由过去只注重考试成绩,转变为注重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由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管理,转变为注重过程精细化管理,让教师会育人、善育人、乐育人,解决了教师“吃老本儿”、因循守旧、职业倦怠等一系列问题。

一线教师心里暖了,工作起来更踏实,特别是在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方面效果明显。“禹城农村教师工资较同教龄、同职称城区教师最多可高出1000元,评优树先、职称评定也有倾斜政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教师培训,城乡‘校对校\’定期交流,让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张祖义说。

好政策让禹城教师队伍更为强健。去年,禹城市300余人次参加省市级优质课评选,11名教师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申报的德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2017年规划课题,有22项立项,其中8项被立项为重点课题,立项率在各县市区名列前茅。

新闻推荐

讨工资不成扣人车辆侵权

□本报记者郑东岩本报通讯员杨萌“要不是郝法官不辞辛苦,多次跑到家里给我讲道理,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违法了。真是太感谢...

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