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 蓝天白云成常态

德州日报 2018-05-30 00:00 大字

[摘要]日前,生态环境部在对“2+26”城市空气质量改善考核中,我市“蓝繁”增加天数被评定为全省优秀——

编者按 日前,2018年德州环保世纪行集中检查采访活动启动,检查采访组深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陵城、禹城、平原等县市区,督促问题整改,进一步提高各县市区政府及重点企业绿色发展意识。本报集中对各县市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报道,宣传经验,树立典型,营造坚决向污染宣战的浓厚氛围。

日前,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安装,位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昇兴(山东)包装有限公司蓄热式氧化装置系统已基本完成调试,即将投入使用。“新设备投用后,甲苯、二甲苯等VOCs气体处理率将达到99.5%以上。不仅如此,之前生产线每小时消耗天然气210立方米,通过循环利用可降至10立方米左右。 ”该公司负责人翟维民表示,新设备的使用不仅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还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德州市科学治污,精准施策,完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构建环境治理大格局,空气质量显著提升。在日前生态环境部对“2+26”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评估考核中,德州市被评定为优秀,同时还夺得了2017年度“蓝繁”增加天数、PM10改善幅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以及获得省生态补偿资金“四个全省第一”。通过标本兼治,蓝天白云已成为德州市的常态。

推行三级网格监管模式,1900余环境问题彻底整改

日前,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河街道的工作人员来到广川中学建设施工现场,就扬尘治理工作进行现场督查。“开发区城乡住房和建设管理部门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负责扬尘环保治理工作,与所有施工项目签订目标责任书。另外,构建起区、街道、村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模式,全面提升环境监管水平。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史好勤说。

为彻底解决环境保护方面突出问题,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查促改,把各类督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紧盯燃煤、全域治尘、机动车污染管控、VOCs等重点领域,组织精干力量驻县、驻厂开展常态化巡查督导。同时,完善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模式,建立了2.6万余人的网格员队伍,对全市污染源状况进行拉网式摸排核查,发现的环境问题实施“市挂牌督办、县(市、区)限时整改”的工作机制,确保问题及时发现、迅速整改。“以前天不好都不敢开窗户,现在天天蓝天白云的,随时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谈及空气质量的改善,家住德城区天华锦绣园的陶秀英高兴不已。去年,全市完成“气代煤、电代煤”改造6.7万户,道路湿式机扫基本实现了市、县、乡全覆盖,车用汽柴油油品抽检合格率达99%,烧烤经营业户全部实现入室经营。上级交办的1900余个环境问题和2564个信访案件有效彻底整改,一系列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坚持绿色引领,以环保要求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因为热能及纤维颗粒的循环利用,每方板材的生产成本降低50多元,按每天生产800方计算,每天便节约4万多元,我们真该早上环保设备。 ”山东贺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强说。

贺友集团是一家生产中高密度纤维板产品的企业,去年4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对企业强化督察时发现,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气味等污染。因未考虑到问题的严重性,企业未能及时整改。督察组在对企业进行罚款的同时,对相关负责人采取刑事处罚,并责令企业停产。在认识到问题严峻后,企业投入1000余万元上马室内尾气处理装置,生产线实现密闭生产。企业在压机生产过程中需要加热,因为密闭生产,极大程度降低了热能损耗,同时纤维粉尘全部得以回收利用,每月增加利润300多万元。尝到环保“甜头”的贺友集团,主动改进生产工艺,自觉进行清洁生产。

德州市将环保督查与倒逼产业升级相结合,加大环保投入与提速重大项目建设相结合,按照“完善一批、整治一批、入园一批、取缔一批”的原则,对“散乱污”企业进行清理整治,清理整顿496个违规建设项目,倒逼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在此基础上,把总量减排约束性指标分解到县市区、排污企业和工程项目。按时间节点完成造纸、火电、钢铁、水泥等15个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为有效监管打下坚实基础。

2017年以来,全市出动执法人员8万余人次,检查企业3万余家次,查封扣押72起,行政处罚3484起。谷神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拆除原有双碱法脱硫设施基础上建设两台吸收塔,脱硫工艺改为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效率达到96.5%;山东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先进的除尘、脱硫、脱硝设施,烟尘、SO

2

等所有指标均达到超低排放要求,在启动二级或三级重污染天气预警时,企业可正常生产,销售收入、利润等同比增加10%以上。通过督查整改,全市大批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进行设备升级,自觉进行绿色生产,在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同时,助推了全市新旧动能转换。

强化源头管控,明确责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5月15日,走进平原方圆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商混分公司生产车间时,他们正为该县一城建项目生产混凝土产品。与同类企业不同的是,虽然各类设备高速运转,但车间内看不到一丝粉尘。“我们不仅生产车间和料场区域全部密闭,原料输送、计量和投料工序等全部实现全封闭操作。同时,厂区安装自动喷淋设施,定期喷淋和清扫地面及生产平台,减少无组织粉尘的排放。 ”该公司负责人黄永峰介绍说。

方圆商混公司去年9月建成,该项目建成的同时,噪音防治、固体处理、扬尘治理等设备同步建成。整个生产车间采用全封闭生产模式,骨料仓库全部加盖并安装喷淋设施,产生的粉尘集中收集处理后实现有组织排放。

为从源头上加强管控,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德州市坚持绿色引领、总量控制,严把准入关口,以环保要求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布局。设置环评审批20条限制性要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坚决否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污染项目。对于新落地项目,要求配备完善环保设备,确保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另外,市县各级财政投入2亿元,建设空气质量监测超级站、颗粒物源解析实验室、预警预报平台,启动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环境监测预警能力。

“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环保、经济、社会三者关系,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双赢。 ”市环境保护局局长赵华说。

□本报记者张志宁本报通讯员赵晶吕召利刘春霞

新闻推荐

全市“三支一扶”招募246人

本报5月17日讯(记者李榕通讯员李红霞牟永来)17日,记者从德州市人社局获悉,5月24日起,德州市高校毕业生“三支...

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