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签子馒头

农村大众报 2019-08-19 14:20 大字

王永武

利用假日,我又一次回到位于夏津县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里的老家、见到了好友吉刚,还吃上了他亲手做的签子馒头。

吉刚是夏津县后屯村人。我在后屯中学上学时,因离家有五六里路远,也没有交通工具可用,只能靠步行天天上下学,既耽误时间也很劳累,就曾长期借住在他家里。加之我们都是学校“乡土文学社”社员,有共同的文学爱好,白天一起上学,业余时间谈诗写文,夜晚在一个房间看书、睡觉。有时晚上饿了他就起来烤两个玉米饼子。我们一起吃了充饥,当时曾感慨啥时能天天吃上白面馒头啊。

在他用来装馒头的保温包装盒上,有“夏津特产,故道名吃”字样,还有一首《签子馒头》的打油诗:“家住德州夏津县,黄河故道伴温泉。圆笼一席竹签立,玉面白馍插中间。百姓常吃身康健,王侯细品寿延年。”大家边吃边说笑谈论着这个个性十足的商标设计,仔细咀嚼着口感别致、劲道不凡的签子馒头,吵着要去他的作坊看看。

用罢午饭,我们立即驱车前往,路上看到路两边古老的桑树群,我问吉刚:“水哥,你光忙于开馒头房挣钱了,还写诗歌吗?”他爽快地说写啊,不过活太忙写得不多,并立即吟诵了自己的诗作《真情依然——致古桑》:如今/我真情依然/而岁月/已逾千年/青青的/早已红透/愁容/已变成笑脸/而我/只有在这热烈的季节里/让你品尝/凝聚千年风霜雨雪的/香甜。

10分钟不到,我们来到位于黄河故道旅游小镇北部地带的后屯村十字路口的馒头作坊,原先我借住的低矮村舍已经被拔地而起的二层小楼所代替,楼下是近160平方米的作坊,分成储藏区、制作区、笼蒸区和成品区,十几名身穿统一卫生服装、头戴卫生帽、嘴带白色口罩的馒头工人正分别忙碌着。看到笼屉一圈圈排列有序的馒头排出的图案,我们不由得都拿出手机拍摄,纷纷发送到各自的朋友圈里。

楼上的四个房间是他家的生活区,我们在客厅里落座品茶,一边聊天,一边听他谈起创办馒头作坊的经历:中学毕业后,他曾在县毛巾厂上了几年班。后来看到家乡建设旅游区,就萌生出回乡创业的念头,开办了馒头房,利用当地精制面粉制作馒头。为了形成特色优势,他多方打听,积极向有经验的馒头制作师傅请教,并查阅有关馒头制作书籍,在实际操作中慢慢摸索,根据食客口味需求不断尝试进行改进,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粉食材配方和先进的工艺制作流程,成为旅游区闻名的特色小吃。深受当地居民欢迎,还为旅游区的各家饭店和夏津职业中专学校配送,受到喜爱。

为适应信息化发展需求,他还在就读于西安财经大学法律专业的女儿的协助下,将签子馒头制作工艺申请了个人商标和专利,现在正在研究如何解决长期保存问题,还准备和京东商城协商,利用网络进行营销。有几家大型面粉厂家主动上门协商想买断他的制作工艺,都被他婉言谢绝。问起原因,他认真地说:“我为这个签子馒头耗费了大量心血,将这项工艺当作神圣的诗歌来雕刻制作,给他们赋予了诗意灵魂。”

正说着话,楼下田大嫂喊他下楼,说一位内蒙古游客在饭店吃过签子馒头后,慕名登门,说要带300斤签子馒头回去,初步达成口头协议,若销路可以,将正式签订长期供货合同。

新闻推荐

一场及时雨给全省带来短暂降温 短暂清凉过后省城明日重回36℃

昨晚,在济南烟台路,一位外卖送餐员冒雨骑行。记者赵天羿摄从上周开始,名副其实的三伏天威力凸现,高温高湿随时切换,出门都要汗...

夏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夏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