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夏津实践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把基础打牢了,把工作做实了,村集体“有钱办事”,新时代农村才会振兴。夏津县探索建立村集体经济综合体,通过“1+4+N”联建共享机制来实施,为乡村振兴筑牢经济基础
夏津县探索建立村集体经济综合体,通过“1+4+N”联建共享机制来实施,为乡村振兴筑牢经济基础。“1”即坚持党建统领,“一镇一品”,推动产业化规模化经营;“4”即以党建集约统筹各类生产要素,为村级集体经济综合体提供人才、资金、服务、市场“四大支撑”,增强竞争实力;“N”即辐射带动“N”个村庄联合发展。
一家一户经营,“十几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产模式已不再适合产业化规模经营的要求。夏津县按照“村庄(企)联合、强弱共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的思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来“挑大梁”。在经营方式上,县里开辟了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园区带动、农旅融合开发等三种模式,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开辟了可行的路径。
郑保屯镇鲁冀羊绒创业产业园就是生动实例。郑保屯镇梳绒机达6000余台,全镇低中档羊绒加工量占全国的六成以上,但经营单位是家庭作坊,技术落后、效益较低、污染严重。在发展“一镇一品”上,郑保屯镇把羊绒产业作为“选题”,引进德兴集团投资3.5亿元,规划建设5万平方米的鲁冀羊绒创业产业园,吸引附近15个农村党支部整合村集体资产,实现集约化生产。通过实行“支部引领,园区搭台,市场运作”模式,每村每年可实现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带动村民就业2000多人。
在发展乡村经济这篇大文章中,夏津县委发挥党的政策、组织、资源优势,把县域各类生产要素聚集起来,按照“需要什么提供什么”的思路,精准支撑村级集体经济综合体发展壮大。投资1058万元成立县级为农服务中心和15个乡镇为农服务中心,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指导和专项服务,在立项、办证、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还从财政拿出3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金,在县4家银行开展农担业务,有效撬动3亿元涉农贷款投向村级集体经济。
在产业归类上,20家桑产业合作社、加工企业受益最大。夏津拥有12.8万亩的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主要经济作物就是桑树,是中国唯一一个“椹果之乡”。作为新兴产业,桑产品的研发需要高端智库的强力支持才能实现突破。
夏津县委、县政府主动出面解决单个企业高端智库对接难的问题,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西南大学桑蚕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面合作,聘请了向仲怀、束怀瑞、李文华三位两院院士进行技术指导。围绕桑叶、桑果、桑枝、桑树皮、桑根、桑菌、桑籽油等,推动“桑”的全元素利用,全方位开发药品、食品、饮品、保健品。桑产品的价格翻了几番,种植户平均年收入增加两至三万元。
发展村集体经济,还要解决“怎么推广”的问题。夏津不断提高党的领导力凝聚力,更好发挥农村党支部在基层的领导核心作用,利用村级集体经济综合体这个纽带平台,把各个村庄、支部、合作社联合起来、统一起来,形成“一村带多村”抱团发展、协同发展的产业新型格局。其中,党支部书记是关键。夏津县注重从懂经济、懂发展、有思想、有思路的农村党员干部和离退休干部中培养党组织书记,从致富能手、经营能人、复退军人、毕业大学生等群体中挖掘培养后备干部。
田庄乡滕庄社区党支部书记滕永院就是一个典型。在他的带领下,该村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步建设,党支部引导村民将全部土地流转,吸引部分社会资金,创办了“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果树和中草药,开始了特色农业种植的发展之路,村民年收入增长了5倍。村里有钱了,村民物业费、有线电视费、饮用水费都全免,取暖费也进行补贴。
目前,全县有9家像滕庄社区这样的大型村级集体经济综合体,辐射带动380个村庄发展,平均每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以上,全县村级集体增收920多万元,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夏津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组织基础。
□才玉璞(作者系夏津县委书记)
新闻推荐
12月13日,夏津县郑保屯镇田园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董仁华正带领社员们给桃树剪枝。“这是早熟桃树品种‘中桃九号’...
夏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夏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