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津县侯官屯村,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带领村民发展电商、代养生猪、组织创业培训 “青年创客”激活省定贫困村

德州日报 2018-11-05 11:31 大字

□本报记者马乐本报通讯员邓美平

每天,夏津县苏留庄镇侯官屯村田予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代富国都会到猪舍转一转,8月份入栏的4700头育肥猪目前长势良好,预计年底可以出栏,合作社可获益70余万元。

今年28岁的代富国是菏泽人,201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名为黑土麦田的公益组织,根据机构分配,作为扶贫创客与其他3名队友来到侯官屯村。黑土麦田由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的中国毕业生联合创办,旨在选派国内外顶尖学府优秀毕业生深入全国各地贫困乡村创新创业,改变这些村庄的贫困面貌。代富国他们此行,就是在扶贫的基础上,振兴乡村,努力把侯官屯村变成一个大家想回去、能回去并能生活好的地方。

电商试水将原生态美食送出去

侯官屯村是省定贫困村,有6户贫困户,因病丧失劳动能力。村里没有产业,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年轻人多外出务工。

为尽快融入新环境,代富国和队友每天都待在村子里,与村民交流。经过几个月的调研准备,他们帮助村里成立了田予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本村及附近村共12户贫困户吸收入社。合作社成立初期,扶贫创客们从自己最熟悉的电子商务入手,将当地的玉米面和小麦粉打造成网络商品,为其取名——“田予粗粮”。经过精心选材、策划、制作,“田予粗粮”问世短短一个月,卖出500公斤,销售额7200元。后期又增加了桑葚果干,5个月销量突破20万元,创造利润5万余元。“这些孩子挺有门道,粮食交给他们,比俺们自己卖挣钱! ”村民侯传海说。

农企“联姻”创新生猪养殖模式

牛刀小试之后,代富国和队友们又酝酿起新一轮的扶贫计划。侯官屯村所在的苏留庄镇有生猪养殖的传统,但多以家庭散养为主,盈利困难。如何让生猪饲养从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变?他们通过考察发现,夏津新希望六和农牧有限公司早在2012年就在当地建立聚落式生猪养殖基地,具有良好的企业信誉度,他们积极在企业与村民之间奔走,于2017年3月极力促成了这段“姻缘”——由合作社牵头建猪舍、提供劳动力加盟公司养猪,公司以记账形式为合作养殖户提供猪苗、饲料、药物,免费提供技术,统一回收成猪,支付合作社代养费。

计划一步步有条不紊地实施,却在资金环节上卡了壳。“我们申请了60万元的扶贫项目款,剩下的由村民自筹。一听要投钱,大家打起了退堂鼓。 ”代富国回忆,那段时间,他和队友天天上门做工作,多次带领村民到公司学习到基地参观,最终找到7个带头人入股。

去年9月投资320万元的生猪样板化养殖小区开工建设,今年5月落成,占地35亩,预计年出栏量约8000头,年收益120万元左右。“现在这种养猪模式,省心多了,技术员天天在,用地、建棚、养殖技术都不用操心,风险还小。 ”带头人之一的侯宪庆说。

今年8月中旬,第一批种猪出栏,合作社获得57万元的代养费,12户贫困户每户3000元的分红有了保证,创客们悬着的心落了地。

开班办培训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2年时间,扶贫创客们的服务期已经结束,队友们纷纷离开,代富国又主动续签了合同。“自己对村子的感情越来越浓,已经舍不得离开了。 ”他说。

如今村里有了产业,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有了回乡发展的想法,代富国也有了新的打算。他在黑土麦田公益山东项目主管的帮助下,开展村民培训工作,课程包含法律常识、理财、管理等创业实用技巧和知识。通过学习,村民们的思路逐渐打开了,有人提议建一座小型面条厂,专门生产桑叶面条,被合作社采纳。目前,烘干设备、面条机已经采购完毕,很快投产。

此外,代富国还计划每年从生猪代养项目的收益中拿出2万元作为公益服务基金,同时打算争取社会资本,改建村里的幼儿园。“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今后的奋斗目标。 ”代富国说。

新闻推荐

“爱折腾”的发明达人

为解决配电现场施工中面临的难题,他先后研发出几十种专用工具和设备,德州供电公司工厂化装配基地装配班班长霍宪峰——“爱...

夏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夏津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