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开放日走进“临时的家” 15年共救助3万余人次
救助站情绪宣泄室。本报记者路龙帅摄救助站工作人员在中心广场进行集中宣传。本报记者李榕通讯员苏峰
救助站是流浪乞讨人员“临时的家”,“家”环境怎么样?他们在里面被照顾得好吗?6月19日是第6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当日上午,德州市救助管理站举行“推进阳光救助履行兜底职责”为主题的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邀请40余名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救助站,近距离感受救助工作,帮助更多滞留受助人员和未成年人回归家庭。
探秘救助站这个“临时的家”
我们现在参观的是未成年人保护区。”6月19日上午,在德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带领下,40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开始了他们在救助站的参观之旅:救助服务大厅、受助人员居住服务区、未成年人保护区、反家庭暴力妇女庇护中心、儿童教育室、康复活动室、手工图书室等各个区域,并通过救助工作宣传展板、主题宣传片、文字等图片资料多方位了解求助人员怎样来到救助管理站、怎样提供救助服务、怎样帮助救助人员回归家庭,和寻亲活动服务工作开展的现状和服务内容等。多数人表达了惊讶之情,“真没想到,救助站环境舒适,有电视、空调、暖气,内设独立卫生间和洗浴室,很有家的感觉。”
54岁的李兰芹是一名大学退休老师,2003年她曾在返回夏津老家的途中抢救过一名80多岁的老人。“老人家精神头不太好,醒来后非说我是他女儿,这一照顾就是6年,直至老人安详离世。”李兰芹称,当时曾想过将老人送往救助站,也由此和救助站结下不解之缘。但这却是第一次近距离探秘这个“临时的家”,“很好奇这个地方,就想来看看”。参观后给她一个最直接的感受——“这里很人性化”。
如何分辨职业乞讨人员成关注热点
在参观中,如何分辨职业乞讨人员,是市民们关心的一个话题。据德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介绍,一般来说,有欺骗性质的乞讨行为有三类特征:为了不被别人认出来,乞讨者通常以一到两个月为周期转换乞讨特点;乞讨者不愿与人交流;不愿接受钱财之外的其他帮助。“市民在街头遇到乞讨人员之后,只需要询问他是否愿意进救助站接受帮助,如果对方表示愿意,就可以将其送到救助站,由救助站提供专业可靠的帮助;如果对方表示不愿意,那多半就是假的。”该工作人员称,流浪乞讨人员进入救助站后,只能够保障他们的食宿、为他们提供返程车票,不能够继续在外乞讨,这就断了他们的财路,所以“职业乞讨人员”都不愿意进入救助站。
为了杜绝“职业跑站者”行为,流浪乞讨人员与遭遇临时困难的人员,来到德州市救助站申请救助,第一站就是接待大厅。在这里,工作人员会对求助者进行询问,并将其信息录入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看求助者是否符合救助条件,对求助者进行安检,然后给予救助。“我们把这些求助者的名字一登录系统若发现,全国很多个救助站他都去过,这就是俗称的职业跑站者。”该工作人员称,不久前,曾有一名40多岁的男子来站内寻求帮助,工作人员将其名字录入系统查询后发现,该男子已经在全国各地被救助过40余次。按照规定,该男子已经被列入“黑名单”。
此外,当日在中心广场等繁华区域设宣传点,发放“爱心救助卡、致市民的一封信、致环卫工人的一封信、致出租车司机一封信、寻亲小技巧、提防职业乞讨”等宣传资料5000余份。
据悉,自2003年德州市收容遣送站正式更名为德州市救助管理站后,近15年来,该站共救助3万余人次,其中,自今年以来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260余人次,救助保护未成年人15人。德州市救助管理站呼吁,酷暑来临,如果市民发现街头有流浪乞讨人员,可通过110联系警察将其送至就近的救助管理机构,或拨打德州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热线0534-2681606,为其寻求帮助。
新闻推荐
关于2018年(年中)全市乡村文明行动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情况的通报
各县市区文明委:2018年6月上旬,市文明办委托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全市13个县市区3889个村庄乡村文明行动城乡环卫一...
夏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夏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