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多才多艺

德州日报 2017-11-15 09:57 大字

[摘要]全市校园艺术展演中,农村学校选送的节目数量渐多——

11月9日,全市中小学生器乐舞蹈展演现场,各学校带来的34个节目好戏连台,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其中,德州市天衢中心小学、夏津县双庙中心小学等农村学校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

说起唱歌跳舞弹琴,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是城里孩子才有的才艺,如今,随着农村学校“全面改薄”和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农村学生也变得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

学校里免费学才艺

扬琴、琵琶、中阮、古筝、二胡……11月14日,记者在天衢中心小学看到,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排练。

“古筝、电子琴、二胡等课程,已经成为一些班级固定在课程表上的特色课。”天衢中心小学社团负责人王丽英说。去年,京津冀鲁校园足球邀请赛开幕式上,该校800余名师生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鼓声慷慨激昂,团体操气势恢宏。

特色课程推动了艺术教育的普及,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则为有兴趣、有特长的孩子搭建了学习、展示的平台。“学校有40多个社团,其中不乏艺术类的,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平原三中教师于洪媚说,学校生源以农村孩子为主,社团给他们提供了培养特长的机会。

11岁的贺美婷是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尚德小学学生,喜欢跳舞的她以前只能跟着跳广场舞的奶奶比划。这学期,学校的舞蹈教室、音乐教室建好了,贺美婷期待已久的舞蹈课成为现实。“学校里老师教得好还不花钱,孩子每次上完舞蹈课回来都很开心。 ”贺美婷的妈妈说。

场地和师资曾是农村学校开齐开全开好艺术课程的两大“拦路虎”,如今随着农村学校“全面改薄”,建起了专用音乐教室、舞蹈教室,配齐了钢琴、架子鼓等乐器,场地和器材有了保障。

增配+外聘,补齐师资缺口

音乐、舞蹈等专业教师缺乏,也曾一度困扰着农村学校。为解决师资问题,德州市规定在教师招聘中,必须保证并适当扩大音体美专业教师的比例,并且相当一部分分配到农村学校。

增配之外,德州市教育部门及学校还积极通过其他渠道解决农村学校音体美师资难题。夏津县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艺体教师队伍建设、深化素质教育的指导意见》,夏津县双庙中心小学用活用好这一政策,外聘曾在北京组过乐队、乐器样样在行的孙美振担任音乐教师。“请来‘外援\’当老师,不仅能教学生,还能帮我们培养自己的音体美教师队伍。”双庙中心小学校长徐庆福说,学校目前仅学习葫芦丝的学生就达到150多人。

临邑县孟寺镇实验小学则经常请会唱戏的民间艺人来校指导,把校园作为戏剧传承的重要阵地,将吕剧、一勾勾等传统戏剧上成了特色课。“我们学校离沙洼村不远,那里的老人们都能哼几句吕剧、一勾勾。”校长徐方文说。

素质教育促孩子全面发展

今年5月19日,乐陵市郑店镇郑店学区举办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郑店镇中心小学、帽杨小学和奎台中学等15所学校带来了太极扇、鼓子秧歌等21个精彩节目。

农村孩子不仅在县市级校园艺术展演中频频亮相,还有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节。“以前,学校里有特长的学生不多,组织这样一场大型演出,我们想都不敢想。”看到孩子们的精彩表现,乐陵市郑店学区主任卞磊感慨万千。

在老师们看来,农村学生有了特长,变得更加自信了。“刚开始,很多孩子特别腼腆,说话声音很小,现在他们不仅敢站上舞台表演,性格也更加开朗。”尚德小学舞蹈教师董九雪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变得多才多艺,正是德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好诠释和生动实例。”市教育局局长张书鹏说。

□本报记者 王倩倩 本报通讯员 李学勤 高磊

新闻推荐

省普及老年人太极拳交流活动在夏津举行

本报讯(记者李智群通讯员欧杰)11月2日,全省普及老年人太极拳活动现场交流会在夏津县举行。中国老年体协副主席、山东省老年体协主席曹学成,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璞平出席。陈璞平指出,本次交流会在夏...

夏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夏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