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兀城之战

榆林日报 2021-12-17 08:20 大字

赵振清

在镇川的无定河西岸,拔地而起的石山上有一座千年古城,这就是罗兀城。

罗兀城建在一突兀的山崖之上,东、北面临崖,南面临沟,西面为陡峭坡,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北宋和西夏在此多次发生过大规模争夺战。据《续资治通鉴》载:“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正月,西夏国相梁乙埋下令所筑,以扼守横山要冲。后被北宋宁州团练使刘阗和种谔攻占,历时二十九日对罗兀城重新进行了修筑,三月西夏复占。”《宋史-地理志》载:“嗣武砦,旧罗兀城,属延州,元丰四年(1081年)置,寻废。崇宁三年(1104年)修复,赐名。”

那么,宋与西夏为什么会不计损失反复争夺这样一个小小的城堡呢?

罗兀城有史可循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最初,宋太宗淳化年间(990年-994年),宋大将李继隆选此筑新抚宁,又名娄城。后来又叫罗兀城,大概是西夏占据以后起的名。

因为罗兀城扼横山要道,有险无水,南十里有抚宁城置所设县,有水无险,两城呼应可险守。这里是无定河上游的军事要塞,也是农耕区与游牧区的分界点。谁占领这里,谁就进可攻退可守,占有军事上的主动权。

拿西夏来讲,它的立国者党项贵族拓跋氏中,以拓跋朝光为首,在唐朝安史之乱后,因平叛有功,被唐代宗安置在银州和夏州,号平夏部。也就是说,陕北李继迁的祖先从公元764年开始就居住在这片土地上了。

唐广明元年(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僖宗逃往四川。宥州刺使拓跋思恭纠集夏州党项及其他少数民族数万人,经过三年浴血奋战,同雁门节度使李克用联手一道攻破长安。僖宗以镇压黄巢军有功,赐其军为“定难军”,封拓跋思恭为夏国公,并再一次赐姓李。后历经五代的江山变迁、人事更改和战事纷争,党项拓跋部利用封建军阀混战的机会,逐渐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到后周末年,已经形成了以夏州、银州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

唐朝灭亡以后,陕北一带的党项族人割据自治,他们不但征收赋税,而且任命官吏,“虽未称国,而自其王久矣”。直到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称帝,建立大宋王朝,逐步平定南方的十多个诸侯国,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力量强大起来了,北方的这些割据政权,有的明目张胆反宋(如北汉刘氏集团),有的名义上归附宋朝,但骨子里不愿意交出实权(如夏州党项李氏集团)。到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的时候,李继捧入朝,被迫交出党项平夏部经营了三百多年的宥、绥、夏、银、静五州之地。但他暗示其血气方刚的族弟李继迁起兵造反。李继迁得知族兄李继捧入朝,被迫交出无定河流域的五州之地以后,与胞弟李继冲等假言乳母亡,出城安葬,尽收兵器装入丧车,带领家族和亲信数十人逃离银州,直奔党项族聚居的地斤泽,拿出祖先拓跋思忠的画像进行煽动,要大家不忘先祖家业。于是跟随的部众越来越多,从此走上了一条与宋朝为敌的道路。

宋、夏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无数次战争,使无定河沿岸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血流成河。经过儿子李德明、孙子李元昊三代党项人的不懈努力,浴血奋战,终于在宁夏银川定都建国称帝,史称“西夏王朝”。

赵匡胤扫平南方之后,对待北方各割据政权是有区别的。反宋叛宋者,诛之;归宋附宋者,抚之。北汉王刘崇最先反宋,他勾结契丹与大宋王朝分庭抗礼。开宝二年(公元969年),赵匡胤御驾亲征,领兵十万北伐北汉。但因契丹大军增援北汉,宋军无功而返。从此,赵匡胤有生之年再也没有征伐过北汉。而西北党项族人建立的藩镇割据政权,例如李氏所占据的宥、绥、夏、银、静五州和折氏据守的鄰、府、胜三州在北宋建立以后均归附了中原王朝,至少在形式上接受中原王朝统治,没有立国称王称帝。北宋朝廷也因为当时政权未稳,北汉尚未平定,宋太祖不欲边境再生事端,就仍然对他们拜官封爵,保留其特殊地位。例如,赐党项人锦袍银带。知州李彝兴死后,追封夏王,废朝三日以示痛悼,并授李彝兴子李光睿为定难军节度使。建隆二年(961年),折德扆入朝宋太祖赵匡胤,获得世袭府州特权。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宗亲率大军对北汉用兵,不久北汉灭亡。到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光睿的二儿子李继捧嗣位后,引起了党项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其叔父,时任绥州刺史的李克文,请宋召李继捧入朝,借北宋之手解除李继捧夏州节度使职务。削藩割镇,解除大将的兵权,正是太宗所愿。于是顺水推舟,派人持诏命李继捧入朝,另命李克文和宋将尹宪同知夏州。李继捧无奈,被迫入朝,带上家属进京当了一个无权无势的闲官。不多时,宋太宗又削去李克文、李克宪知夏州和绥州刺史的职务,企图一举铲除党项世代割据的局面。这就酝酿成党项贵族与宋朝统治阶级之间的重大冲突。

按理说,如果宋太宗继续执行太祖时期的抚边政策,迟削藩缓削藩,就不会有李继迁等辈的反叛,也就没有后来大宋的死敌——西夏王国。因为当时陕北一带的党项族已基本汉化,但是要实行内地的统一行政管辖还需要时间。而仓促削藩,导致了李继迁联合草原一带的党项贵族集体叛宋。

982年,李继迁与弟李继冲、亲信张浦等人组织党项各部叛宋。后,李继迁派张浦带着重金到辽国,向辽圣宗表示愿意归附,取得辽的支持。河西素来为北宋重地,辽圣宗为了削弱北宋在河西地区的控制力,授继迁为定难节度使、夏银绥宥静五州观察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990年(北宋淳化元年),李继迁接位为夏国王。依靠辽国的支持,李继迁开始对宋朝展开连续不断的军事进攻,实力日强,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不仅收复了故地,还夺取了西北重镇灵州(在今宁夏灵武西南)。1002年(北宋咸平五年)三月,李继迁破灵州,改名西平府。1003年(北宋咸平六年)正月,李继迁建都西平府。

西夏立国后,历代国王与北宋在横山、无定河流域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战。因为这一带的地形和地理位置的军事价值太重要了。西夏的军队只要进入无定河,翻越横山,就可以饮马洛渭,直取中原。宋军只要守住横山要塞、守住无定河,西夏的骑兵就无路可走,只能退回草原。这就是罗兀城毁了建、建了毁的根本原因吧。

李继迁占据灵州以后,在宁夏平原开渠垦荒,发展灌溉农业。他把在宋夏战争中虏掠来的大量人口安置在这里,扩大农业生产,发展经济,灵州地区变成了西夏王朝巩固的大后方,反而他的家乡银州和夏州一带却变成了宋夏激烈交锋的前线。

李继迁叛宋以后,宋太宗才彻底明白西北削藩是一步走不通的臭棋。他再也不会动心思去剥夺其他党项贵族的地方特权了,而是想尽办法充分利用他们来牵制、对付夏军。府州折家军就是这样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

仅在宋夏争夺罗兀城的战争中,就有折家二代三将战罗兀。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折克柔救罗兀占麟州的故事。

熙宁年间,陕西宣抚使韩绛发河东兵在罗兀筑城,折继祖为先锋,深入焚荡族帐,降部落户八百,得牛羊以千数。因功,加解州防御使。

折克柔,字立之,折继闵长子。熙宁四年,北宋大军征讨西夏,折克柔隶属前军,大军抵达罗兀城,克柔率众先登,军声大振,又奉主将令,旁出二十里,掠一强族,扫清运送军粮的障碍,因功迁西头供奉官。

折克行,字遵道,折继闵第三子,久居行间。宋熙宁三年,夏人寇环庆、种谔拒之,诏河东出师为援,克行请往。种谔城罗兀,以三千人属克行护饷道,克行遇敌于葭芦川,奋勇先登,斩级四百,降户千,掠马畜万计。诸老将惊呼:“真折太尉子也。”擢知府州。元丰四年(1081年),宋五路攻西夏,张世矩将河外兵,表克行将蕃兵从行,及班师,克行为拒,夏大酋咩保吴良以万骑追至俄枝盘堆,克行度其半度隘,纵兵奋击,大败之,杀咩保吴良。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罗兀城终为宋军占据,后改名同武城。

值得一提的是,罗兀城三面悬崖峭壁上凿有大大小小很多佛教石窟。据考证,这些石窟有西夏军人开凿的,也有宋朝军人开凿的。驻守罗兀城的军队为什么要不停地开凿石窟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是从整个陕北地区石窟开凿历史发展中,能看出一些端倪来。陇东和晋西北石窟开凿的历史大多在唐以前,但是陕北地区大规模开凿石窟的历史是从北宋开始的。北宋时,陕北是西北边境线,驻扎着大量军队。不管是军官也好士卒也好,这些军人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总会有迷茫失落——他们也有一颗向善的心,但是不得不拿起刀剑杀人或被敌所杀,或者他们的父兄、亲友战死,苦难的灵魂要有安放之所、寄托之处。不停地开凿石窟,可能是那个时代军人心理熬煎的反映。

新闻推荐

武城县公安局老城派出所帮助群众找回丢失手机

10月19日下午15时许,徐某急匆匆来到武城县公安局老城派出所报警求助称:昨天晚上7点左右,其在逛街时不慎将手机丢失,里面存有...

武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