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多元”引发化学反应
□ 本报记者 张海峰 张双双
本报通讯员 王玉磊 李建博
如何强化农村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如何改变农村党组织统而不强、权威不足的问题?2017年以来,武城县推行“一部四会一网一社”村级治理机制,形成了党支部领导、议事会协商、村委会执行、理事会落实、监事会监督、网格化管理、合作社带民致富的“一核多元”村级治理模式,引发了村级治理的化学反应。“以党支部为核心,充分激发群众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等村级组织活力,搭建起农村党组织统筹抓党建、抓发展、抓治理的有效载体,既是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的‘磨刀石’,也是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实践。”武城县委书记张磊说。
疫情发生之初,武城镇肖邢王庄村面临防控任务重、管控压力大、人手紧等问题。面对严峻局面,在村党支部带领下,积极发挥村民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网格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的作用,全民动员开展立体防控,有效避免了防控工作“盲区”和“真空”。探索农民土地托管,由村“两委”、合作社代耕土地、浇水施肥2300亩,病虫害防治2000余亩。村党支部书记高振河说:“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展现了组织优势,第一时间凝聚起防控力量,老百姓有了主心骨,统筹协调起来更加方便高效。”
如何拆除废弃房屋和断壁残垣,一度成为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工程建设的“老大难”。鲁权屯镇石庄村“两委”组织召开了村民议事会会议,按照议事制度,召集了议事会成员和房屋所有人等利益相关方一起商议讨论,最终决定采取“拆除协议制”的办法。由村“两委”和村民理事会成员对需拆除的老宅拍照留存,量好尺寸,出具地上基本情况认定协议书,协议书由村“两委”、村民理事会成员、前后四邻及所属人共同签字,承诺日后若涉及拆迁补偿,将按政策补助,整个流程都由村民监事会进行监督,打消了群众担心利益受损顾虑。
2017年以来该县各村村民议事会协商议事1100余件,村民监事会监督事项760余件(次),石庄村“七彩石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肖邢王庄村道路硬化和为农服务中心建设、35个中央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等一批重大事项通过“四会”协商决策、落地见效。
肖邢王庄村网格员刘文亮每天都要开展巡查,他说:“从前街到村南这一片,都是我负责,每天巡查两次,低保孤寡家庭还要转一遍,不方便的,帮着他们跑跑腿。”目前武城全县2000余名网格员冲锋在疫情防控、环保、综治、环境整治、安全生产一线。他们还推行“党员胡同”机制,把胡同“承包”给党员,让广大农村党员从管理村事务的“局外人”变成能管事、会办事、愿理事的“责任人”。
郝王庄镇西李古寺村2017年由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合作社,在不具备任何区位及资源优势的条件下,开展耕、种、购、管、收、售“六统一”全程服务,短短3年时间,固定资产实现了0元到120万元的增量,2019年合作社除去生产成本净收益达到了220万元,村集体收入51万元,入社社员人均收入增加2000多元。截至目前,全县已有83个村(占行政村总数21%)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入社农民3892户,集中经营土地1.6万余亩,203名农村“两委”成员进入合作社任职,仅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促进集体增收31.6万元。
“‘一部四会一网一社’将党心与民意有效嫁接,实现了村级党组织领导方式从包办型、指令型向统领型、服务型,从支部‘独唱’到党群‘合唱’,从群众‘看戏’到群众‘唱戏’的‘三个转变’,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武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之荣介绍。
新闻推荐
疫情面前,总有人要切实把责任扛在肩、把工作抓在手,亮出身份、作出示范、做出样子,逆向而行、走在人民群众的前面,卢立彬就是...
武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