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业委会同步建设,覆盖率达到100% 武城:党建破解“三无小区”管理难
本报讯(记者朱代军王志冕通讯员吴华霍少辉)“三无小区”管理一直是各地的老大难,武城县把“三无小区”管理纳入城市党建背景下,在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同时建立业主委员会,顺利破解了“三无小区”之殇。截至目前,全县58个老旧小区全部建立党支部,覆盖率达到100%。“一个最直观的结果就是,住在‘三无小区’的居民从办事无人可找到充分享受党支部和业委会的服务。 ”武城县广运街道党工委书记林茂昌说。
广运街道辖区覆盖了整个武城城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流动,到2018年,辖区常住人口已经达到7万余人,相比2006年增长了一倍。常住人口的翻番并没有带来管理上的跨越,就在2018年2月之前,“三无小区”依旧是武城城市管理的一个难题。
顽疾倒逼转型。武城县委书记张磊大胆作出判断:鉴于武城实际,街道的首要职能不再是过去的招商引资,城市党建的重点应转到服务上来。“瞄准矛盾问题和群众需求,让基层党组织在回应百姓关切、解决矛盾问题中提升组织力、战斗力。 ”张磊说。
城市党建服务城区居民,武城的第一招棋下在了“三无小区”的治理上。他们集中开展“建组织扩覆盖”行动,以党支部建设带动业主委员会建设,以党员的先进性,解决群众需求、民生痛点。结合城区党员分布情况,武城把一个住宅小区或成方连片住宅区作为一个网格单元建立网格党支部,选举威望较高的离退休干部、在职机关干部、热心公益事业的社区党员作为党支部成员,并通过租赁、回收等方式建设小区党群服务站点。党支部建起来,业委会成立了,“三无小区”有人管了。“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把没人管的事牵头管起来。 ”武城县委组织部部长刘之荣这样形容探索的积极作用。
创新的意义显而易见。“以前,楼道换个灯泡都不知道该找谁,去年夏天,困扰我们多年的楼房下水管损坏问题都能很快解决。 ”武城广电小区居民王建军说。建于2008年的广电小区,只有两栋楼,雇佣物业管理公司显然不是最佳解决方案。去年5月,武城在广电小区建立党支部,并依托党支部成立业委会,居民实现了有地议事、有章理事、有人管事。像广电小区这样的案例在武城比比皆是。“优化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起点和基础。武城县在‘三无小区’科学设置党支部的做法正是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践创新,实现了城市基层党组织设置与社会结构的高度契合,实现了城市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落地生根。 ”德州市委党校副教授李荣梅认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志宁通讯员鲁鹏李伟)“一定要注意燃放安全,严格遵守燃放说明。”1月7日,一位顾客在武城县甲马营镇明超烟花爆竹...
武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