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教科院建立能上能下的教研人员聘任管理机制、组建600人专家团队、推行“订单式教研” 教研改革为教育跃升“赋能”

德州日报 2018-10-10 09:07 大字

□贾荣耀

“教研员俯下身子,视导接地气,点评有底气,说的都是具体问题,给我们帮了大忙。”近日,陵城区丁庄中心小学校长刘卫星在听完德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们的教学视导点评后说。“近几年,德州市教育系统紧抓教育队伍中的‘关键少数\’,通过强化市县教研力量、建设名师队伍、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等措施,打造了一支助推全市教育内涵发展的领军力量。 ”德州市教育局局长张书鹏介绍。

教研队伍“大换血”

提起几年前教研队伍存在的诸多问题,市教科院副院长陈吉广深有感触。“2015年之前,教研活动开展得很少,几乎与基层教师、一线课堂脱节,很多一线教师说起教研室常用‘死气沉沉\’来形容。 ”

2016年,市教育局加强顶层设计,将原来的教研室升格为教育科学研究院,连续两年公开选聘教研员,人数增加到54人。教科院成立后,不断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强化特色教学和教育改革,创新性地推出了“3+2”工作法、学科教研年度报告等制度,有效提升了教研员的学科引导力、课程建设力以及学术影响力。

市教科院改革的成功给了县级教育部门勇气和决心。 2017年,陵城区教育局将教研室升级为教科院,所有教研员重新竞聘上岗,通过笔试、答辩等,原有的15名教研员有3名通过考核留任。同时,从一线教师中选拔17名教研员,教研队伍真正实现了“大换血”。

高效课堂建设、教学视导、全区优质课评选……组建完毕后,陵城区教科院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让教师们纷纷点赞。“现在教研活动很多,聚焦的也都是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对我们年轻教师成长很有帮助。 ”陵城区青年教师徐蕾说。

如今,德州市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方式,已在所有县市区建立了能上能下的教研人员聘任管理机制。

示范引领打造本土名师

教研队伍是教育队伍的关键,推动教育内涵发展、抓住“关键少数”的另一个着力点是发展本土名师。

近日,德州市武城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于兰创设的“心语滚动作文法”,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地的教师前来观摩学习,她编著的《小学生心语滚动作文》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开来。“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德州市打造名师的一系列工程是分不开的。 ”于兰坦言。 2016年,德州市启动第一期名师建设工程,评选出培养人选150名,并为这些名师成长制定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采取国内外进修、网络研修、教育教学研究、学术研讨等方式进行培养。鼓励名师建立名师工作坊,分别示范带动本校3名教师和外校的3名教师成长。“下一步,我们将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名师人选进行量化考核,最大限度发挥名师人选的辐射效应,最终实现名师人选‘引领一个团队、引领一个学科、引领一个学校\’。 ”市教育局副局长莫明峰介绍。

除培养名师外,德州市还组建了600人的德州市首批专家团队,定期进行教学诊断,为学校“把脉会诊”。

从150个名师“一带六”引领900个名师,再到600人的专家团队,德州市已组建起1650人的名师队伍,活跃在教学教研和送教支教的一线。

“订单式教研”解难题

“教研不是闭门造车,需要的是更广阔的视野。 ”陈吉广说。为此,市教科院确立了“走出去、请进来,走下去、请上来”的工作机制,邀请著名专家学者来德州市作报告,安排教研员到全国各地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以高端培训拓展教研员及名师队伍的专业视野。

“订单式教研”是“走下去”的重要形式之一。 2017年,9名教研员成为禹城市综合高中的教学顾问,拉开了“订单式教研”的序幕。教研员针对学校存在的实际问题,确定了教研主题和内容,开展订单专题研究,并长期跟踪解决。

“‘订单式教研\’解决了学校实实在在的难题,顾问和教师一起评课、交流,针对性强、效率高,效果非常好,师生受益匪浅。 ”校长张宝民说。

除禹城综合高中外,德州市实验中学、庆云一中、夏津一中、临邑一中等学校也纷纷下“订单”。“学校需求就是教研方向,教学问题就是教研重点。 ”陈吉广说,“订单式教研”是德州市转变教研方式、满足基层需求的有益尝试,让教研真正服务于教学,全面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通过发现并推广基层学校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抽调先进学校的骨干在全市作经验介绍的“请上来”教研机制,是德州教研的独创。这种基层经验的“复制粘贴”,将高效推动德州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新闻推荐

德州市市管干部任前公示

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经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现对杜文陆等...

武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