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会员、诗歌学会理事、山东省文学院副院长高艳国病逝

德州新闻网 2018-05-31 19:47 大字

5月31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山东省文学院副院长、山东文学社副社长兼执行主编,德州著名作家高艳国病逝,享年50岁。

本文图均为 德州新闻网 图

高艳国,德州武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鲁迅文学院第24届中青年作家(报告文学)高级研讨班学员。现任山东省文学院副院长、山东文学社副社长兼执行主编。中学时代开始在《山东文学》《诗潮》《诗刊》《草原》《青年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迄今出版报告文学、诗歌、散文作品集12部,有散文、散文诗、报告文学作品入选《大学语文》教材及多部年度诗文选本,部分诗歌作品被译为匈、捷、德、西文。长篇报告文学《浴火乡村》(合著)荣获山东省第三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中篇报告文学《绿野新传》(合著)荣获德州市首届长河文学奖。

2016年6月,德州日报对高艳国追梦文学、献身文学的事迹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高艳国:追梦文学不言悔

“我这辈子吃了文学的亏,更沾了文学的光。”近日,在一处茶馆,茗香缭绕中,记者采访了高艳国。带着一副眼镜、充满书卷气的他,简单寒暄后,用这句话开始了采访。

1970年,高艳国出生在武城县鲁权屯漳南镇村。他自幼喜爱读书,每当读罢,便思绪纷飞,开始尝试写。 16岁那年中考过后,他的散文《桥头上的红衣少女》在《中学生报》上发表,编辑在文后特意加了一段按语。之后还在《中学生报》头版头题刊发了题为《潇洒的寻梦者——记武城一中学生高艳国》的专访文章,这给了他莫大鼓励。

高中时,高艳国的创作激情空前高涨,他在武城一中创办了星星草文学社,投身于文学联谊活动,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高中时期,我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创作诗歌、参加笔会上,导致偏科严重,吃了文学的亏。”高考结束后,高艳国数门功课亮起了红灯,数学考了18分,英语26分,成了一名落榜生。为此他还专门创作了一首诗歌《高考落榜的日子我不知所措》发表在《少年文萃》上。

1989年,高艳国进入德州师专中文系进修。期间,他频频发表文学作品,多次在全国性青少年文学大奖赛中获奖。其中,散文《麦田里的父亲》被选入大学语文教材。“大学毕业那年我回家,看到在田里割麦子的父亲,麦芒将他的胳膊和胸膛扎得通红,我突然意识到父亲的伟大。”高艳国回忆当年那一幕,感慨地说:“父亲拿着镰刀在收割麦子,而岁月的镰刀也在收割着父亲的青春。 ”

因文入仕,由仕而商

1991年德州师专结业后,高艳国进入武城酒厂做了一名工人,先后任秘书、宣传科长、办公室主任等职。本职工作繁忙,而文学创作也耗时费脑,难以兼顾。但高艳国下定决心,要“鱼和熊掌兼得”,他“八小时”内认真工作,星期天、节假日集中精力搞创作,诗集《无人的夏夜》、散文诗集《今夜无眠》、报告文学集《生命的金字塔》先后出版。其中《今夜无眠》由时已94岁高龄的冰心老人题签书名。“我给冰心老人写了一封信,讲述了自己酷爱文学的情况,汇报了自己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没想到,冰心老人竟给予一个素不相识的文学青年如此地关心和支持。”冰心对他的激励,让他在文学道路上越走越远。

1994年,由于文学创作成绩突出,高艳国先后被评为“德州市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德州市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由此转为国家干部。 1997年11月,高艳国调入武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正式进入仕途。

正当高艳国努力发挥文字特长、在机关干工作的时候,2001年,政府机关实行轮岗制度,鼓励党政干部领办、创办民营企业,于是他响应号召,进入了父兄创办的山东中南集团有限公司担任执行总经理,完成了由仕而商的身份转变。

“从30岁到40岁,我生命中最好的10年给了家族企业”,高艳国说。从2001年起,他在商界一干就是10年,这期间,他协助两个哥哥将中南集团打造成德州第一家民企境外上市公司……

从商的日子十分忙碌,每天都出席各种会议、应酬,想要像以前那样利用业余时间搞创作根本办不到,高艳国只得将写作搁置下来。“那10年,我虽没再写作,但一直在品读生活这本大书。 ”

高艳国所做的就是积累和思考、体验和沉淀。他用阅读保持着和文学的唯一联系——每天早晚上下班,在车上阅读;出差乘飞机,在旅途中阅读。 10年来,每天保持1至2个小时的阅读,雷打不动。

回归文学的怀抱

2011年,在家族企业发展的鼎盛时期,经过近半年的思考,高艳国做出了多数人不理解的决定:舍掉高薪、放弃股份、辞去职务,回归了他内心最挚爱的文学。他在德州市文联担任创作室主任,重新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他把自己的文学创作定位为:右手报告文学,左手散文诗。不久,他与赵方新合著的反映齐河新农村建设的长篇报告文学《浴火乡村》在《中国作家》发表,并全票荣获山东省政府最高奖——第三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这部作品让读者联想到当代作家对乡村人的“造屋梦”和“新生活梦”的书写,让读者联想到了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和《陈奂生上城》等书写农民的小说。 ”著名评论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谭旭东给予这部书极高的评价。

高艳国作品

高艳国作品

阔别文坛十载,高艳国对文学不但没有生疏,反而凭着深厚的积淀游刃有余。5年间,他联手赵方新相继策划、采访、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书——“土豆大王”梁希森的梦想三部曲》《中国老兵安魂曲》先后在《中国作家》发表,并由山东画报社推出单行本。这两部作品一经问世,便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著名作家何建明认为:“《中国农民书》是一部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非典型农民的精神成长史和个人奋斗史,是现代化进程中乡村裂变的可贵标本,而创作者极具现场感的叙写还原、极富饱满度的人物刻写、极有弹性和张力的语言质地,以及沉郁顿挫的情感表达,也使其成为近期诸多佳作中的佼佼者。 ”总政文艺局原局长、著名文学评论家汪守德认为:“《中国老兵安魂曲》既是一部内容厚重、振聋发聩之作,也是一部激荡心灵、发人深省之作。 ”

高艳国,这个昔日怀揣梦想的文学青年,数次身份转变,20余载时光的沉淀,如今显得愈发成熟稳重,读书人的儒雅、干部的沉稳、企业家的干练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今年4月,高艳国正式调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工作。作为山东省文学院副院长、山东文学社副社长兼执行主编,他为更多有文学情结的作者,打开了一扇通往梦想之境的大门,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带着诗和梦想走向远方。“德州不缺有才情的年轻人,我愿尽薄力,让德州文学青年的梦想之路走得更远一些。 ”采访最后,高艳国饱含深情地说。看来,文学早已深入他的骨髓,无论是创作还是推介新人,他这辈子与文学的情缘,注定再也无法割舍。

(原题为《哀悼!山东省文学院副院长、我市著名作家高艳国病逝》)

新闻推荐

再调查: 170号段加价就可不实名

工信部决定自2018年5月1日起,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由试点期转为正式商用,也就是170号段的虚拟运营商的正式牌照在“五一”之...

武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