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天 头顶一片天

鲁中晨刊 2018-02-01 06:37 大字

天,读音tiān,汉语名词,会意字,“人”字上面顶着一个“口”字。造字本义是人的头顶上方的无边苍穹。最初指空间,与地相对,后引申为天空、太空。详见《道德经》“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此处,“天”即空间;“天长”即空间极其辽阔。

对天的最早解释,在《简易道德经》(又称《简易经》)中有所记载:“常言天,齐究何也?昊曰:无题,未知天也,空空旷旷亦天。”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天”,是一个脑袋被着重画出的小人,本义为“头”,后引申为“天”(因为两者都是至高无上的)。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几十年来,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悬挂在教室的正前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努力。这里的天,就是日的意思,表示一昼夜。冬天、夏天,今天、明天,都是这个意思。那么,“天”字是怎么来的?它的本义是什么?

甲骨文中的天,下面画的是一个正面站立着的人,上面的一横或者一个方形则是标出了人的头顶部分。所以,其实天最开始的意思,指的是人的头顶。

“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人名叫“刑天”。当年刑天与黄帝战斗,不敌,被砍掉了头。他蹲下身子,在地上到处摸寻。黄帝见此,劈开了常羊山,刑天的头就滚到了常羊山中间。山合上了,刑天再也没能找到自己的头。但他站了起来,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向着天空,呼号不止,挥舞着干戚,一直在战斗,直到力尽而亡。他虽然战败,但不曾屈服,未曾妥协,这种向天呐喊、挥舞的姿态,深深地印刻在后世人们的心中,不断为人称颂着。

这个故事应该是家喻户晓的。刑天之所以叫刑天,就与这个故事有关。刑,右边是个刀,本身就有割的含义,而天本义就是指人的头顶,代指人头。当这两个字连在一起,就构成了刑天在神话传说中的经典形象。

这是天最初的意思。后来,人们就把人头顶以上的所有空间叫作天。我们所说的天从哪里开始?就从你的头顶开始,只要是你的头顶之上,就是天。再后来,人们又把头顶这个天扩大到了天空的天。将“天”拆成两部分——— “一”和“大”,我们就好像看到了天空的广阔无垠和独一无二。

在古人看来,天空是至高无上的,是有意志的,是万物的主宰,而人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上天赋予的,所以人们会在干旱时祈求上天降雨,在春耕时祈求上天庇佑,会祈求上天降福消除灾厄……其实这是人们最初对自然界的一个解释。

古人还认识到了天的运行规律。他们说“天行有常”,天的运行是有一定规律的,当我们无法去扭转它的运行的时候,就需要将自己融合进去,去顺应天时,去天人合一。比如说天有昼夜之分,有四季之变,有日月星辰之动,人们根据天的规律,来安排生活、从事生产、处理事务。

这种思想也融入到了古代的文化之中。司马迁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人思想家的共同愿望。屈原的《天问》,问出了古人对于天的诸多困惑。近千年之后,柳宗元的《天对》对屈原的问题做出了回答。这一问一答,正彰显出古人在天人之学上的不断摸索。

随着认识能力提高、科技水平发展,人们对天进一步探索。从明代的万户飞天到今天的神舟飞天,这种探索从未停止过。在不断摸索中,人类对头顶上这片神奇天空的认识进入了全新的境界,对天人关系的思索也愈加深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说文解字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卷一】【一部】:

天,顚也。至高无上,从一大。他前切。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顚也。此以同部曡韵为训也。凡门闻也,戸护也,尾微也,发拔也皆此例。凡言元始也,天顚也,丕大也,吏治人者也皆于六书为转注而微有差别。元始可互言之,天顚不可倒言之。葢求义则转移皆是,举物则定名难假。然其为训诂则一也。顚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偁。始者,女之初也,以为凡起之偁。然则天亦可为凡顚之偁。臣于君,子于父,妻于夫,民于食皆曰天是也。至高无上,是其大无有二也,故从一大。于六书为意。凡意合二字以成语。如一大、人言、止戈皆是。他前切。十二部。

相关记载

《丑集下·大字部》·天·康熙笔画:4·部外笔画:1。

〔古文〕兲《唐韵》《正韵》:他前切。《集韵》《韵会》:他年切,腆平声。《说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为物鎭也。《易·说卦》:乾为天。《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荀子曰:天无实形,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别无天。《程子遗书》:天之苍苍,岂是天之形。视下亦复如是。《张子正蒙》: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朱子·语类》:离骚有九天之说,诸家妄解云有九天。据某观之,只是九重。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裏面重数较软,在外则渐硬,想到第九重成硬壳相似,那裏转得愈紧矣。按天形如卵白。细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处确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后九重便成硬壳。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今西洋历说,天一层缓似一层,此七政退旋,所以有迟速也。

又星名。《尔雅·释天》:天,根氐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

又古帝号。葛天氏,见《疏仡纪》。又神名。《山海经》: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陶潜诗》: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兽名,非。

又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后四野,无晴日,曰漏天。《杜甫诗》:地近漏天终岁雨。

又山名。《九州要记》: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注》:天山,卽祁连山。又天,乐名。钧天广乐,见《史记·赵世家》。

又署名。《唐六典》:内阁唯秘书阁,宏壮曰木天。今翰林院称木天署。

又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又髡。《易·暌》:其人天且劓。

又姓。汉长社令天高。见《姓苑》。○按先韵,古与真文通,故天字皆从铁因反。考之经史皆然,唯《易》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与庚青通耳。《正字通》: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巳攺叶,所论颇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新闻推荐

网络同步直播高速公路集中整治行动

□通讯员陈琪报道春节已近,高速公路的车辆逐渐增多,1月17日,武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开展了高速公路集中整治行动。同时为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该大队民警依托直播平台进行了整治直播活动。...

武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