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新生代·时尚之三 『锦灰堆』融进日常生活 古老遗产有了现代灵魂
“颠倒横斜任意铺,半页仍存半页无。莫道几幅残缺处,描来不易得相符。”这首古诗所描写的是我国书画史上一种特殊的画种——锦灰堆。它是起于元明时期的风雅文人时尚,是具三维视觉艺术特点的写实画作,集绘画篆刻拓片等多种艺术与残缺之美于一身,这项已传承800余年之久的特色画种,因技术含量高、绘制难度大、耗费时间长,曾一度几近失传,而在西安的女艺术家封晶,不仅成为此项非遗的传承人,更从艺术角度使这一古人时尚在今天更加闪耀。
居于高阶之上
文人雅士独享的小众艺术
封晶,青年书画家,字惜月,号晓风。出生于艺术世家,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教育书法研究会会员,陕西省慈善书画研究会研究员,陕西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西安市晓风书画研究院院长,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会长。
封晶研习“锦灰堆”画法,可追溯的第一代传承人为马子云先生,马子云于1919年在北京琉璃厂碑帖铺庆云堂学得金石拓和锦灰堆,后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和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传第二代茹小石,再传第三代封晶。
“锦灰堆又名八破图,起于元,盛于清末,是汉族传统艺术珍品之一,以画残破的文物片段堆叠构成画面。由于绘制锦灰堆技术含量高,绘画者需多才多艺,诗书画印缺一不可,既要擅书真、草、隶、篆、印刷体等各种字体及模仿各家书体,又要精通花鸟、山水、人物等各种题材,工笔、写意等各种画法;不仅能篆刻各种印章,更要对诗文、碑拓、古籍版本、古器物有所研究;在画面布局上,看似杂乱无章,实则井然有序,有中国画的疏密聚散、浓淡干湿,相互映衬……如此高要求,能胜任者极少,且绘画耗工费时,一般一幅作品2到3个月完成,慢者一年半载才能画一张。”据封晶介绍,种种原因,使“锦灰堆”这种艺术形式一直很小众,甚至濒临失传。目前的中国,能画锦灰堆的人极少。
而西安青年画家封晶,身为锦灰堆传承人不仅发扬光大这一艺术,更潜心探索尝试,使这一传承800余年的技艺,焕发出时尚的光彩。
“关于锦灰堆的说法,最早起源于何时,无准确文献记载。相传是元代与赵孟頫齐名的画家钱选,一次醉酒之后乘兴而起,将当天散落在饭桌上的所剩残物,信手绘制成一幅横卷,并挥笔题款“锦灰堆”。这可能是锦灰堆最早的历史记载。”封晶向华商报记者讲述了锦灰堆的起源,“画作取材残败诸物,例如画中污色绢扇、断弦旧琴、虫蛀线装书、破碎字纸、锈蚀铜器、残瓦断竹等物堆积在一起,即为锦灰堆。锦灰堆画中无一完好物,故又称“打翻字纸篓”,然而题材冷僻,技法艰深,极少有人涉猎,成为居于高阶之上的、文人雅士独享的小众艺术。”
三维视觉艺术
与中国传统水墨的碰撞
锦灰堆画作,一眼望去,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写意水墨,犹如真实物品堆砌拼贴在画面上,仔细观赏,却是绘制,涵盖了三维视觉艺术特点,如同抬手可触的实物。“从风格和结构而言,它是写实的,并且要错落堆叠,但又不需要透视,这和缘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解构主义略有妙同,解构主义强调打碎、叠加、重组,重视个体和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而创造出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这在某一立场也好似在解释锦灰堆,又像是立体派拼贴艺术的平面版。但是锦灰堆起源于元明,盛于清,比西方解构主义领先了好几百年。”
据封晶讲解,传统中国画只表现一个主题或场景,锦灰堆却可表现所有场景。锦灰堆是一个大融合,什么都可以放在一起。如果说中国画画秦岭山水,展示的只是山川地貌,而锦灰堆可以把秦岭的历史、文献书籍、人物、山川、碑文全表现出来。“在保持锦灰堆作品陈旧古朴的一面之后,还要展现出穿越时空般的表现力。它破旧的作品形象、古老的传统图案,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元素,给我们一种回味历史和阅读历史的遐想。将一切锦缎烧成灰烬,荣华富贵之下,锦灰堆而已。有人说“销魂不过锦灰堆”,正是作品蕴含的遗憾美带给我们的对社会历史深刻的感悟。”
观赏封晶的作品,相比于传统国画和传统锦灰堆,皆显与众不同:在秦砖汉瓦拓片之上,写意花鸟生机盎然。中国传统水墨写意与锦灰堆三维视觉艺术强烈碰撞亦巧妙融合,不仅是因为“锦灰堆”流传至今本就不属于任何一种传统绘画题材,也因为她敢于打破传统又深入传统。封晶秉承传统画风,博采众长,擅绘写意花鸟,其画作明丽清雅,用笔古朴苍劲,自带明丽时尚色彩,饱含古朴悠远意味,在传统传承中展示自己独特个性。她在“锦灰堆”作品中,大胆尝试水粉、国画等颜料的使用,不断探索将中西技法巧妙结合,成为当代“锦灰堆”艺术创新第一人,她的作品已成为当下收藏爱好者手中的珍品。
传承濒临失传的全形拓
让古瓶中开出灼灼牡丹
“锦”代表美好、繁华,“灰”表示灰烬、残破,这些元素被创作者巧妙“堆”砌叠加,包罗万象、自然洒脱,相映成趣。封晶的锦灰堆作品,还包含着一项重要的技艺,也是几近失传的古老传承——“全形拓”。
“全形拓”也称立体拓,由于其技法复杂,在锦灰堆作品中是非常少见的,而封晶作品中全形拓,成为其锦灰堆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
“全形拓这种技艺主要以墨拓技法完成,在此过程中辅以线描、绘画、传拓、剪纸拓等技法,把器物原貌转移到平面拓纸上,相当于西洋照相术传入中国之前的金石“影像照片”。而全形拓也汇入了西方的透视、素描等技法,墨色更是考究,浓淡相间,所拓器物、石砖图像的立体感大为增强;具体来说,整纸拓的拓纸不能做任何裁剪,上纸过程中需要随器形变化分段完成,十分费工。”
在封晶介绍下,记者看到全形拓的过程。拓器物立体全形是各类传拓技法里最难的一种,它不仅要求拓者具有丰富的平面传拓经验,而且还需要具备诸如素描等一定的美术基础,故历来善拓者不多。现如今全形拓这种费工费时的纯手工艺急剧走向衰落,逐渐成为稀罕而珍贵的艺术品种。也因全形拓传承不易,导致掌握和从事全形拓的艺人减少以致濒临失传。
在普通的锦灰堆作品里,多是颠倒的方鼎、破裂的瓦当、散落的古钱、残破的方砖、砚台与铜镜,无序堆砌,让人的心里五味杂陈,或思或憾,不同观者不同心绪。但封晶的锦灰堆作品,全形拓的古瓶里,也能开出灼灼牡丹,让人神思一振。
锦灰堆文化衍生品
“让文物活起来”
自开始接触锦灰堆,封晶就为保留和传承传统文化不遗余力,把更加丰富、具有时代感的锦灰堆运用于生活之中,她的诸多尝试使我们的生活充满韵味,也使锦灰堆更加广为人知。同时,她认为文创产品最大的意义即是浓厚的生活性、浓缩的文化精髓,将自己的想法,通过作品表现出来,使产品不仅有价值,更具备了灵魂。
为让古老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让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封晶将锦灰堆这项古老的文化传承运用于寻常百姓的普通生活当中。她参与设计的文创产品——锦灰堆元素丝巾,选用封晶创作的《金盏》、《芍药》两幅画作作为主要图案呈现在桑蚕丝巾上。通过对时尚艺术元素的萃取、对审美体验的重构,再加之对文化基因的溯源和生活理念的接引,将艺术与生活用品相融合,使此丝巾一经推出,备受喜爱,作为2017年欧亚经济论坛国际艺术周的指定礼品,得到了国内外艺术家和嘉宾的一致好评,被喻为“行走的历史文化时尚”。
通过艺术商品了解其背后的故事,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欣赏传统艺术。外国友人更是通过一条小小的丝巾,感受古城西安几千年的文化韵味。丝巾图案上有古老的汉砖、有生动的汉代狩猎场景、有展现我国古老的天文学成就的星宿图腾,为传统文化找到另一展示出口,人们以一种更加轻松时尚的心境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这正是封晶开创的初衷:让文化历史时时刻刻感染城市,让城市的美潜移默化于生活中。
除此之外,封晶展示当下,我们还看到在锦灰堆文化衍生品里,不仅有价格、品质较高的丝巾、瓷器等,也有性价比极高且相当实用的生活用品,如手机壳、充电宝、雨伞等。这种对于传统文化宣传的方式,既灵活又生动。“我们坚持:要在传承“锦灰堆”非遗文化的同时,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非遗传统技艺,做好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华商报记者 刘慧 王宝红
新闻推荐
尚堂镇返乡创业的刘松涛,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民发展经济 坚守初心,带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本报记者徐冬晓本报通讯员王洁令“多亏了前几日的几场及时雨,地浇透了,禾苗喝饱水了,你看这长势多旺,盼着合作社今年有个好...
庆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庆云县这个家。